第17部分(第2/4 頁)
“無論如何,也要破冰出海,告訴海面上往寧遠來的海船,不要來寧遠了。隨便尋個島嶼將糧米輜重暫且卸下。去遼東,將施郎和吳三桂接回來!”
望著被凍得和一塊巨大鏡子般的海面,守漢也只得如此。
“就是用手刨,也得把冰砸開!讓海船出去!”(未完待續)
ps:如果有朋友認為這場風雪太假,可以去看看07年3月間東北發生的那場雪災。央視的天氣預報剛剛說完看來是一個暖冬之類的話,當晚便普降暴雪。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
“山東棉爭麥地,某勳貴依仗軍功勢力,飛揚跋扈,強令山東東營、日照百姓種植棉花以謀求私利。致使山東之民賴以生計之麥田銳減,省內糧價飛漲,小民苦不堪言!”
“山東棉麥爭地,便是害民之舉?江南桑爭稻田之事,已經經歷了近兩百年。爾等怎麼提也不提?”
這種互相辯駁指責的文字,在京師處處流傳。
文人和言官們經過幾次朝堂上的風波也學乖了許多,不再進行有組織的聯名彈劾活動,那樣容易被抓到把柄。於
不過,文人的腦袋在鑽空子、造輿論方面是天生的好使。當下便找到了另一塊可以充分發揮他們才能的領域。
報紙!
京師之中,除了隆盛行開辦的幾家報紙之外,另有舜天時報。於是,大量含沙射影指責李守漢的文字連篇累牘的出現在了報端。
面對這種指責,隆盛行的管事們自然不能袖手旁觀,當即便組織火力進行反攻!
報紙上,那些搖唇鼓舌的寫手筆桿子們,為背後的金主提供著充分的代言人服務,義正詞嚴理直氣壯的指責某位新晉勳貴棉爭麥田的時候,卻渾然忘記了江南已經桑爭稻田兩百年了。
而隆盛行系統的報紙,則是在報上刊登文字,一一列舉了從崇禎十一年之後,山東各地開闢的各處棉花種植園的所在、面積,產量,並且在這些土地的所有人一欄上重重的註明,土地的所有者,不是寧遠伯本人,便是南粵軍的傷殘榮養軍士。
雖然沒有說的那麼直接。但是,被茶館裡的讀報先生一解讀,眾人便立刻恍然大悟。“老子在自己的田地裡種什麼,管你個鳥事?!”
雖然棉花種植園搞了不少。但是當年從德王等宗室手中買來的土地卻也是隻用了一半不到。在這些土地上,一樣搞了不少小麥種植園實行套種(雖然南中糧食不缺,但是卻不出產小麥,但是對小麥、麥麩需求量卻是極大,不得已只得從印度進口小麥),這樣一來,小麥產量在各種農業技術、鐵製農具、原始農藥、肥料的共同作用下,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從外面輸入山東的糧食。山東糧價反而大幅下降了。
而且由於種植園的關係,大批流民不見了,而且因為寧遠伯很主動的放棄了作為朝廷勳貴,統兵大員而理所應當享有的不交納賦稅的權利,將稅款上繳。山東的稅賦在災荒年反而多了起來。
“公等所糾結不忿者,無非乃是寧遠伯所納之稅賦,不經州縣府省,而直入內庫上供天子,未曾經過爾等之手矣!”
這話說得更加的露骨,但是每每讀報先生們大聲讀出來時。卻是能夠引起陣陣共鳴。誰都知道朝廷如今的官員都是些什麼成色,寧遠伯如果不是將糧食賦稅直接交給皇帝然後由皇帝進行分配的,沒有經過各級官員和戶部的手。那麼十斤糧食能夠有一斤到皇帝手中便是天大的良心。從皇帝手中發放出的糧食。一斤之中能夠有三兩發出,發放給士兵和災民,那更是官吏們大發善心。
這些在茶館裡聽人讀報的普通百姓,哪個不瞭解朝廷官員的那套手段?收稅糧時淋尖踢鬥,加收火耗,最近這幾年,銀子都不收了,改收銀元,更是讓小民苦不堪言。發放軍餉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