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5 頁)
集團於1998年合併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的。
在花旗紅雨傘商標下也聚集了眾多品牌,包括花旗銀行、旅行者、美邦、citifinancial(前身為:商業信貸)和primerica。這些經久不衰的品牌互相整合,使集團能夠提供全方位銀行服務,從個人銀行服務到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保險、證券經紀、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等。
花旗集團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
至2006年,花旗銀行已是中國頂尖外資銀行,為客戶提供最廣泛的金融產品。花旗銀行分別在京城、滬上、廣州、深圳和津門設立企業與投資銀行分行;在滬上和京城設立個人銀行營業網點;在廈門和蓉城設有代表處;中國區總部也設在滬上。
這樣一家曾經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機構,如今也在金融危機下,損失慘重!
花旗銀行的資料最能說明一切:2007年三季度,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60%;2007年第四季度虧損98億美元;2008年虧損375億美元;2008年9月~2009年3月,花旗銀行股價急劇下跌,從20美元/股跌至0。97美元/股,半年時間急跌95%。而在2006年的高峰時,花旗股價曾經達到每股55。7美元,總市值達2772億美元。
現在,如果以3月5日的股價1。02美元計算,市值只剩下62億美元!
足足跌去了98%……
花旗集團也是金融危機期間,受損最嚴重的銀行之一,從美國財政部獲得了450億美元救助,額度為銀行業最大。
而林風卻知道,花旗很快就會從泥潭中走出來,在獲得財政救助後,今年的扣除減記因素,花旗1~2月份實現盈利190億美元!
隨後,透過重組再造、瘦身計劃等措施,花旗短短兩年就起死回生,還清了美國政府的扶助資金,美國政府還獲得了超過132億美元的收益……
不到十年,花旗的市值又回到了2000億美元!
這可是不亞於亞馬遜的抄底收益啊,林風怎麼可能放過。
而且,這個時間入股花旗,正好也響應奧觀海上任之後,出面託市呼籲投資人買入股票。
林風借這個機會,既能給奧觀海賣個好,支援一下他的新政。
還可以刷刷逼格,讓華爾街對他心存感激。
最後自己該賺的錢一點不少賺!
這種好事兒,還有沒有?
有多少給我來多少!
從2009年2月開始,林風透過自己的私人公司,開始在二級市場吸納花旗集團股份,並於2月27日,以1。4美元/股的價格,買入花旗新增發的1億股優先股。
3月5日一天,林風就從二級市場上以均價1美元的價格,一次性買入了3。2億股!
截止到3月6日,林風總計花費了約10億美元,買入了8。5億股花旗股份!
持股比例達到15。59%。
這時的林風,已經成為了名義上的花旗集團第一大股東……
而花旗原本的第一大股東,則是被稱為中東巴菲特”的沙特阿蘇德王子。
1990年,沙特王子阿蘇德投資8億美元,逆行入市購買花旗銀行股票,持有花旗銀行股份4。4%,為最大的個人股東。之後,花旗銀行走出困境,股價大漲。王子的花旗銀行股權於2006年最高增值到了122億美元。
不過,次貸危機後,花旗銀行股價崩潰,這杯美酒轉瞬被稀釋成白開水,到2009年3月,王子的投資已經縮水到了2億美元。
當然,林風這個所謂的“第一大股東”只是暫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