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4 頁)
是年齡偏大,行事偏保守,不過這個也未必是壞事,因為我在的時候,重大事情由我把關,不在的時候,保守一點,不會出大事情。
------------------------------------
午飯過後,天色越發陰沉晦暗,氣溫也不斷下降,我看這天恐怕撐不到晚上,趕緊吩咐有空的族人都去打柴火,分出去一些人,因為陸續來投奔的小部族的緣故,現在龍族本部還有五千多人,雖然住得比較擠,但是每天光取暖用的柴火就不是一個小數字,加上還要燒窯,所以附近原來堆積如山的死樹已經被用完,別看現在好幾個大棚屋裡與火塘前到處都是木材,但是真要下起大雪來,連續十天半個月的話,還真有點緊張,要是有煤就好了。
下午特地到農部倉庫看了一下種子,新發現不少,尤其令人驚喜的是,我發現了一種比黃豆略大的扁平種子,從外表看,很像是蠶豆!
蠶豆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屬豆科植物。
它的種子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於大豆,還含有大量鈣、鉀、鎂、維生素C等,並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所以是豆類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製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食物。
而且對這個年代比較重要的是,蠶豆產量高,耐貧瘠,大多地塊甚至鹽鹼地也能生長得很好,它的根部有根瘤菌,可以直接從大氣中捕捉氮,因此,蠶豆適合粗放種植,尤其是大火燒過,有大量草木灰的地方更能長得很好(草木灰含蠶豆生長必須的鉀)。所以,蠶豆是良好的糧食、蔬菜、飼料、綠肥、加工食品與蜜源植物,還能改良土壤,可謂是一種極為優良的理想作物。
但是,關於蠶豆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蠶豆一般認為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中國的蠶豆,相傳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
但是,國內50年代在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有大粒種子,被鑑定為蠶豆,所以有不少專家認為蠶豆原產於中國,而非從國外引入,也有可能原先國內有蠶豆,但是後來滅絕了,以後再次引入,但是也有一些人堅持認為蠶豆非國產,此時一直爭論不休,這次我發現了蠶豆種子,我們又在太湖邊,也就是後世的吳興附近,可以說,為此事正本清源,蓋棺定論,只要蠶豆能一直種植下去,不要滅絕,則後世也就不存在這種爭論了。
現在種子中最多的居然是蠶豆,足足有幾十陶罐,大約一兩百斤,這讓我不禁喜出望外,可惜的是,現在種蠶豆有點晚了。
------------------------
關於人類的進化問題,其實我早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沒有地方說,也不可能為此寫文章,不過倒是可以探討一下,我認為,建立在基因學說上的非洲論是可信的,因為有科學的證據,但是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我記得原來最早的非洲論是夏娃說,大意是二十萬年一個非洲女性孕育了所有後來現代人,我不知道現在的非洲論說的是什麼,懶得查,這樣的話,共同發展便站不住腳了,不過事情不是這麼簡單,早在幾十萬年前,中國便出現了人類(不算更早的元謀人等),這樣的話,他們的後裔便分佈極為廣泛,不可能完全滅絕,所以,我更傾向於融合,這個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出來過,也就是說,夏娃的後裔走出非洲後向全世界輻射,同時與當地人融合(當然不排除滅絕,但全部滅絕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不是融合,那麼更有可能是非洲人被佔優勢當地人滅絕,這是比較合乎邏輯的,當地人融合非洲人基因後,再輻射開去,這樣就比較合理,可惜啊,咱不是人類學家,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