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要某人能在好萊塢的電影裡露個面,媒體就敢吹出來他下個星期在好萊塢大道留手印的事。當然,也有人猜到李經明可能是給其他歌手做feat的,只是支援這想法的人不多,李經明的粉絲們還不知道李經明的英語水平,而且美國歌手幹嘛找個亞洲人做feat,他們自己的歌手不是多的是嘛。
當然李經明做feat只是順便的,不過他過些日子也只能在官方上放這個訊息,其他的東西都要等到之後出了成績他才會擺到臺前來。李經明的美國之行可以說行色匆匆,但是收穫卻巨大無比,最重要的就是他居然和《海豚灣》的劇組搭上了線。
《海豚灣》李經明是記得的,前世這部紀錄片名氣之大如雷貫耳,很是拿了一些獎項,其中就有電影人的至高追求奧斯卡金像獎。美國人有一種病態的取向,那就是“一切批判美國之外的國家的作品都是好作品”,這種標準看起來似乎非常滑稽,但是美國人卻真的把這個當作了準則來用。就舉一個例子便可推知這個論點的正確與否,張老謀子導演,初出茅廬的時候拍的那幾部作品,無論從畫面上,行事上,節奏上等等方面來看都比不上他後來技術成熟之後所拍攝的作品,可是他之前能在國際上狂收獎項,之後在國際上卻尷尬無比,要論原因自然就是題材的問題。張大導演前面拍的都是反映天朝不那麼理想的現實狀況的電影,很合美國佬的胃口,他們就是喜歡看人家的國家怎麼怎麼不好,而後面張大導演卻搞起了大製作,搞起了大場面和大色塊,單論大製作你能大得過好萊塢人家動不動就幾億美元的製作?所以後面他的作品在國際上就無人問津了。
《海豚灣》就是一部典型的帶著濃烈批判取向的作品,不管是場面還是人物的選取,一切都是以批判日本這種盜獵屠殺的行為為出發點,一切都是以烘托日本這個民族的殘忍麻木為出發點。電影出來之後曾經被許多日本人和哈日分子抵制,但是美國人看得很爽,越是把日本人批判的一文不值他們就越發肯定這部電影,把各種獎項不要錢似的頒給這部電影和它的主創們。
關於這部電影,李經明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他對於那個國家可以說用“不友好”這樣的詞已經不能表達出他的態度了,所以他要在這部電影里加入一些更加刺激性的元素,屬於他李經明的《海豚灣》必定要和原版不同。在飛機上李經明一直都沒有休息,拿了個本子在寫著自己的企劃書,每次他在動手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是習慣先把能考慮到的因素都擺在面前,權衡利弊,制定方針,這樣他才有安全感,畢竟他可不敢祈求自己還能有第三次人生。
商務機都不是太大,停在機場很不顯眼,李經明下了飛機之後就直接上車走的vip通道直接離開了機場,所以埋伏在機場的粉絲們沒有一個見到他的人。由於李經明和金泰熙來了一次“超速緋聞”,人氣又有了新的增長,很多人都準備在機場等著他現身,可惜他們註定等不到了。之所以是“超速緋聞”,因為在韓國這緋聞一共就鬧了三天,算的上是速度超級快了。
太陽西沉,華燈初上,坐在車上的李經明已經在半睡半醒之間,這輛疾馳的豪華轎車正開往水原市。
第八十六章:告別兵役
韓國的端午祭和天朝的端午節根本就是兩個節日,雖然韓國屬於“漢語言文化區”,而且端午祭本身也是端午節的亞文化變種,但是終歸是變過種的,並不存在搶了天朝端午節的說法。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算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淡化了,被忽視了,但是怎麼著也是自己的東西,別人想搶也要能搶得去才行。如果硬要說韓國人尊重傳統,重視民俗等等,那都是官方行為,韓國人的聖誕比亞洲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隆重的多,他們都是基督徒嗎,顯然不是。
要說天朝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話,那麼非要讓韓國人也說一個人的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