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5 頁)
的親情觀念。
思鄉鳥的傳說。
這個傳說產生的年代不長,那是一九九一年的事情。洪洞縣委、縣政府準備籌辦第一次“尋根祭祖”節,三月末的洪洞縣,依然是春暖花開、楊柳吐絮的一片美景。三十一日下午,祭祖園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第二天的開幕式,臨近傍晚時份,祭祖園上空突然飛來數萬只灰色無名小鳥,密密匝匝雲集在大槐樹周圍,站滿了幾百株樹枝與樹梢。還有民居的房頂上,也落滿了這種小鳥,啾啾歡叫。人們一下子驚呆了!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學者專家,都不知道這些鳥從何而來,叫什麼名字,是什麼種類?但人們一致認為:是幾百年前移民先祖之魂,化作小鳥回鄉探親。
不管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反正是從那年以後,這種不知名的小鳥年年四月初就飛來,直到十日左右才飛走。更為奇怪的是,有一年當地不準備舉行“尋根祭祖”節了,小鳥依然前來,不是飛到祭祖園,而是徑直飛向洪洞縣委大院,好像示威抗議一般。還有一年,當地開工修建佔地三百畝的祭祖堂,小鳥全部飛到此處,當地人說:“連小鳥兒都來慶賀祭祖堂的開工。”
這個傳說有幾分神奇色彩,說明移民先祖對故土眷戀之情,幾百年也割不斷,即使在世不能回來,靈魂也要化作小鳥回來探望,也反映了山西人故土難離的情結。
四姓同宗的傳說。
河南省永城縣,崔、謝、張、陳共為一個族譜。其原因是明朝移民的時候,洪洞縣有家姓崔的,有四個兒子,按規定一家幾個兄弟是不能遷往同一個村莊的。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的姓分別改成崔、謝、張、陳四姓,同時被安排到了一個村莊。這個傳說,即使到了清朝光緒年間,還在這個村莊流傳著,家譜上有記載,老祖宗的石碑上也是這麼刻著。按理說,這種同宗不同姓的事情,在許多家譜上都能得到證實。民間的諺語也有許多,比如說:
回、翟、常,一個娘。
姚、梁、陳,一家人。
崇、劉、顧,一大戶。
這些故事,既反映了封建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戒備之心,也說明了親情血脈是不可能割斷的。
大槐樹蔭庇群生的傳說。
在大槐樹祭祖園牌坊的一面上,有四個題字:蔭庇群生。說起這四個字,也有一個傳說。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了*山西義軍,於一九一三年派了個軍閥盧永祥,專門來山西剿滅革命力量,從太原一路南下,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到了趙城縣(一九五四年併入洪洞縣)後,因趙城籍人張煌刺殺了山西巡撫陸鍾琦,受命報復其鄉,所以在趙城更是變本加厲,“城無市,鄰無炊煙,雞犬無聲,家家無門戶窗,箱笥無遺縷,盤蓋無完缶,書籍圖畫無整幅牆壁傾圮,地深三尺……”(張璣《致普撫張錫鑾書》)。大軍撲向洪洞,盧永祥公開宣佈“半天不點名”,任由士兵胡作非為。不料,盧軍行至洪洞縣大槐樹後,紛紛駐足不前,面樹而拜,叩頭不止。因盧軍都是河南、河北、山東人氏,認為自己回到了老家,都動了惻隱之心,沒有人搶劫百姓,反而把搶劫來的東西,獻祭於此,那銅錢在樹上掛了一串又一串,盧永祥也無可奈何。
人們都說,不是大槐樹蔭庇了群生,而是大槐樹所代表的那種故土,和那種親情,使四面八方的人,只要來到大槐樹下,就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
與移民有關的五個數字
我從有關史書中尋找到幾個數字,由此說明民族的“認同”和“認屬”之性。
第一個數字是:十八。這是史書中明確記載從山西移民的次數。其中:明太祖洪武年間十次,明成祖永樂年間八次。
第二個數字是:一三七三。公元一三七三年,也就是洪武六年,史書中有了移民的明確記載。《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