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4/4 頁)
,卻也使得這支原本一敗再敗,軍心潰散的軍隊渙然一新,重擁戰力。
漢軍在天津動作甚大,由北京南下,得意洋洋前來收服攻打舊明軍隊的豪格與碩塞卻並不知曉。兩邊訊息不通,他們領著幾萬精兵南下,一路上守城的鄉勇兵丁望風而降,並沒有人敢對八旗兵發一箭,打一槍,於是一路上風光而行,至得廊坊地界,兩個滿人王爺商量一番,到底不曾貿然而攻,於是決意先派遣小股騎兵沿著城池四邊哨探,待知道敵人詳情後,再做打算。
此時已是漢興二年三月初旬,雖是早已立春,比之嚴冬暖和甚多,八旗騎兵們又是從遼東苦寒之地而來,並不畏冷。這一小股騎兵約有百人,由一個小校率領,先是繞著城頭巡視一遭,眼見守城的明軍稀稀拉拉,不成模樣。看著騎兵迫城,竟然全無反應,直到馳到城下很近,才有幾個士兵向下射出幾箭,離的幾十步遠便頹然落地,當真是軟綿無力之極。這一隊騎兵都是旗人精銳,雖然有老有少,上至五十多歲,最少的還有十五六歲半大青年,卻都是善射勇武,面對堅城並不畏懼。眼見明軍射箭如此不堪,八旗將校都是同聲哈哈大笑,有多事者不免取下弓箭,向著城頭還射幾箭,雖然明軍早早伏地,並沒有射中,不過看著他們如此狼狽,卻又若的八旗兵們一陣狂笑。
正文 第七十章 決戰(一)
豪格與碩塞在傍晚時分接到了各處哨探的報告,兩人在軍帳中計議一番,便準備在第二天天明破曉時分攻城。雖然明知城內明軍人數在八旗兵之上,兩個自幼便隨同過祖父南征北戰,曾以兩三萬人攻下六萬人守城,三萬人援兵的堅城瀋陽女真勇士又怎會把這些殘兵疲卒放在眼裡?
天津衛乃是明太祖在北伐元朝大都設定的拱衛北方的衛所,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它雖然失去了原本的戰略地位,讓位於北方的九邊,但因其距離京師很近,仍然擁有著高過一般衛所的戰略地位。時間冉冉而過,兩百餘年下來,天津衛已成為明朝火器鑄造修理的大本營,極盛之時,十幾萬工匠匯聚此地,為京師三大營和遼東邊軍生產著數量繁多樣式不一的火器。是以城牆厚重高大,城頭火炮眾多,是為北方除京師九邊的諸堅城之外,很難攻破的一座堅城。
當豪格與碩塞清早起身,命令著一個個上三旗各旗的牛錄章京、總兵官、梅勒章京等旗下官和武職將校督促著部下士兵往天津城下開撥部陣。待天色大亮,冬日陽光均勻地撒在雙方士兵的身上,經過許多天大雪和陰霾的天氣後,這溫暖的陽光當真是令人覺得舒適異常,只是這曠野堅城內外,十幾萬人類計程車兵仍在進行著數千裡來常有舉動,以各式各樣的武器準備著廝殺,爭鬥。
“總兵大人,末將特來請示,可否發炮?”
吳三桂等人此時身處天津城牆南門的城樓之下,他與唐通各總兵依著周全斌的將令分守各門,因為他手下留在城內的將士最多,也最精銳,是以將正面對敵的南門讓他鎮守。
他原本心裡極高興,想著要以此戰建立武鄖,以為在新朝的立身之本。誰料城內原有的百餘大小不一的火炮全數被漢軍接管,各部火器營的將官亦撥歸漢軍直管,不再接受各部總兵的號令。各部的精銳也多半被周全斌調出城外,悄然將突至天津城下的清軍包圍。城頭上明軍旌旗雖多,甲兵雖盛,其實只不過兩萬餘人,還有近半老弱。就是實力如此之弱,周全斌還下了將軍,有敢臨陣退縮者斬,畏戰懼敵者斬,失城者斬。
此時看到城外八旗軍兵甲之盛,士氣之高,又想到在關外時被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