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5 頁)
“徹底捨棄外物,不是不用外物,而是將心放大最大。萬物皆有限,唯有心無限。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心有多寬廣,你的劍道就有多強”少林方丈說道。
頓時間,獨孤康只覺得晨鐘暮鼓,心中久久難以平息。
這已經不是他能期望的
“而劍道最高境界,則是無劍之境”少林方丈說道,“道有三境,道在我在,可為大羅;我在道在,可為聖人;無我無道,可為混沌。無我,非是我不存在,而是破除自我侷限;無道,非是沒有大道,而是破除大道侷限”
說著,少林方丈用指頭,在茶水中一沾,在桌子上畫了一個圓圈。
“大道如圓,而我等所知,在圓內;不知,在圓外。只有無知者,才會說天下無敵。越是強大,圓圈越大,越是感知自身無知。唯有破掉圓圈,開啟一個口子,才能擺脫大道的束縛”
“到了劍的極致,就會發覺劍道放到是累贅,是束縛,唯有棄劍,才能看到更廣闊天地”
獨孤康搖搖頭,這早已經超越了他的認識,理解不了
ps:本書,說是無限流,可是很多沒有原著參考,更多是自我創作,本書力求創新。
這一卷,名為劍魔,講述的是獨孤求敗的故事,講述我心中的劍魔。
第18章達摩洞、掃地僧
少林方丈論劍,將劍道分為六大境界,不入道之劍、鋒芒之劍、無常之劍、無鋒之劍、弱劍之劍、無劍之劍。
而此刻,獨孤康正處在鋒芒之將,對於無常之間、無鋒之劍,尚有體會;可是對於弱劍之劍、無劍之劍,連一絲皮毛也沒有獲得。
境界不到,智慧不到,連一絲皮毛也領悟不了。
最後,獨孤康說道:“方丈,我希望到達摩洞一觀”
“貧僧帶你去”少林方丈說道。
在少林寺背後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為當年達摩祖師九年面壁處,稱為達摩洞。禪宗初祖達摩於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靜坐長達9年。達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塊砌成拱門,洞深約七米,高寬各三米餘。洞內臺上有石像三尊,中為達摩坐像,兩側為其弟子。洞內東壁題有“本來面目”四字。
達摩洞,傳說起來,神乎其神,其實不過是一個山洞而已。
沒有一絲出奇之處,只因為達摩曾經在這裡閉關,故而有了達摩洞之稱。
進入洞中,獨孤康感到一絲武意,縹緲至極,一般人難以感受到,唯有強大的武者,心理明淨,好似琉璃,方能感受到一絲。
獨孤康不由得,坐下來,閉上雙眼靜心領悟。
少林方丈也坐下來,靜靜的等待。
逢林莫入,逢洞莫進。
進入山洞中,這是武者的大忌,一旦被人堵死連洞口,放火煙燻,哪怕有滔天本事,也是必死無疑。而此刻,少林方丈,陪著留在達摩洞中,算是少去了疑慮之心。
閉上眼睛,獨孤康心神沉浸,感悟著達摩洞內一絲武道道韻。
越是習武,越是感知自己不知,越是感知御境難求,從先天到後天,不亞於凡人與仙人之別。而已知的兩個御境強者中,一個是西出函谷的老子,一個是少林的達摩。
而此次,到了少林,參觀達摩洞,為的便是從中參悟一絲御境的氣息。
恍惚之間,風景變化,好似入夢一般。
一個少年,出身在天竺南部,是香至國上王子,種姓是剎帝利。
天竺社會階級分為四種。一為婆羅門,主持宗教;二為剎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為商賈,四者首陀羅為農人奴隸。前二皆屬貴族,其生活之愉快,固不待言;而後二族,尤其是首陀族佃者,其被卑視壓迫之苦,不堪設想。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