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頭部同時,後方、兩邊皆有葉片垂下保護後頸,面頰的“頓項”,重約五斤。兩者加在一起卻有二十斤重,適合另裝備盾牌的重步兵以及披甲槍戟兵。
再有,樺木弓,騎兵弩,丈八騎兵槍皆已試驗完畢,效能皆合符劉曄要求,批次製作下,不過十天便可武裝八千騎兵,至於原定重騎兵制式馬鎧和便於騎士衝殺揮舞的兩分鎧卻是因為生產力所限,再加上兩者都製作更為煩雜,兵器製造司已是滿負荷運轉,故而劉曄只教三千原定為重騎兵這些騎士皆著“筩袖鎧”,馬匹額前和正面頸下掛簡易製作的鐵板,這樣來加強正面防禦力;武器便是騎兵弩,丈八騎兵槍。其餘五千騎兵則依先前那般佈置,武器為樺木弓,環刀。
劉曄掌權許久,自然知道漢時已有單邊馬蹬方便上馬,同樣,雖無成熟馬蹄鐵,卻多有木製的馬掌,可見從戰國時期大規模運用騎兵到現在,古人的思路亦在不斷完善,並非如後世所想那般此時依舊無馬蹬和馬蹄鐵。遊牧民族其實並非沒有鐵匠,像軻比能這樣重用漢人,特別是工匠的在那時,還真有不少。當時多有被流放或是避難迫不得已逃到塞外的漢族百姓,他們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以及工藝製作上作出了不少貢獻。先前遊牧民族箭頭多是動物製作,可到了漢時,已大多數用鐵製,可見其已掌握一定打造基礎
也正因為這樣,極易被仿製可以加強騎兵控馬穩定能力以及舒適程度的雙邊馬蹬,高橋鞍,還有大大加強馬匹持久力的馬蹄鐵,劉曄都不曾著人作出,原因便是這些東西若被遊牧民族得去,對於現今缺少馬匹同樣缺乏合格騎兵的大漢來說,是真正不折不扣的災難。這些也只能留等後面,等劉曄有一定基礎,這才能考慮應用起來。畢竟那個時代真正傻到沒救藥的人並不多,創造是困難,但根據現有東西推測出它的用途,實在是極為簡單的一件事。
一共月餘時間,所有裝備被趕製出列裝全軍後,劉曄將鮮卑屠戮邊民事蹟傳報三軍百姓,所有軍中大旗皆換為白色,上書“報仇雪恨”,“血債血償”。無論是士兵還是知曉此事後心有慼慼地百姓,都是對鮮卑部族恨之入骨,軍心士氣到達極點!
十月初,就在長安大亂,局勢還沒有明朗時候,劉曄卻已作好進軍準備,而主動出擊鮮卑聯盟!
三山北關下新築起中軍大營中,劉曄看著下面待命的眾將,抽出四道令箭道:“諸將聽令!典韋升虎騎校尉,統領重騎兵團,趙明副之;周方升越騎校尉,統弓騎軍團,閻方副之;你二人直屬於我,位階平級,以後多有配合之處,還需得多加交流才是,可明白?”
典韋,周方並著趙明,閻方皆是出列大聲喝道:“得令!”
然後便各自上前接過令箭退回。
前次戰事,閻方加督糧草卻沒上得戰場,他卻沒有怨言,有空便問諸將戰場情況,自己多加揣摩,劉曄看在眼裡,便給他現今親上戰陣機會。至於趙明,他則是私下求了劉曄,只願戰陣衝殺,聞聽重騎兵之事,當真是對了味口,也不計較會位列典韋之下。劉曄心裡雖然極不願意讓趙明這個跟他最久的兄弟親自上陣衝殺在前,可也知道一位武將宿命便是決陣沙場,趙明既然對於內政謀略不感興趣,那強求也是不好,劉曄也只得應了他,只教其身邊親衛多注意保護。
“都尉齊周,著你統領後勤兵馬五千,並徵用之民夫萬餘督糧草,郭佔副之,此去曠野決戰,糧草事關緊要,必有鮮卑賊子會來劫截,亦只有都尉以及經驗豐富的郭校尉可讓吾寬心,汝等可願意?”
劉曄嚴肅的目光從典韋,周方等四人面上劃過,最後稍頓一下,再抽出糧草官令箭後,落到齊周和郭佔面上。因為糧草儲備問題,劉曄現今存糧已剩不多,故而多要靠幽州補給,這樣就需要一個鎮得住檯面的人主理此事,同樣,一旦劉曄出得山道,便將面對曠野決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