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其中的暗流洶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從太宗滅南梁;受魏帝禪,改都北京,建立大燕之後,西京北魏舊族和北京大燕新貴之間的矛盾,就從未停止過。當年太宗能夠順利接收北魏政權,秦晉大族的支援起了確定作用。所以,在大燕建立後,太宗在處理新舊門閥關係時,一直慎而又慎,力求朝中兩派基本勢均力敵,以使政局穩定,其後的孝宗和先帝文宗也秉承了這一原則。但不管怎樣,兩派的明爭暗鬥也從未斷過。從前的王家是北魏舊族中的領軍人物,由於先帝信重,也曾權傾一時,不過,爬得越高跌得越重,王家倒臺,讓西京門閥安靜了許久。好在,新後盧氏仍是出自舊魏大族,政壇才未出現偏左忽轉偏右的重大動盪,而是恢復了一定平衡。
我即位之後,雖然盧家主政,但因盧衡一直小心謹慎,儘量兼顧兩方利益,倒未出過太大風波。不過,他畢竟不像先帝,是站在中立位置上的,即使再公平,在對方眼中,仍是有所偏向。而且,他既有自己的立場,就不可能事事公平,而讓支持者失望,到時兩邊不著,結局更慘。所以,這兩年多,燕趙大族早是心存不滿。同時,舊族也未必人人對他心服,舊族之中,不管從何處論,盧家都非第一,如今卻獨領風騷,難免招人妒恨。現在只因時機未到,諸方勢力都是隱忍不發,如果在我親政的問題上,他處理得稍有不慎,便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形勢危矣。
可這並不是說,他們乖乖還政與我,就可平安無事了,反對勢力依然可以利用種種藉口來打擊他們,政壇之上,可沒有繳槍不殺一說,趁你弱要你命倒是比較可能。那時情況將很難預料,而我的態度會成為影響局勢的關鍵。如果我態度明確,支援盧家,未必有人會為一個再非最大威脅的對手,公然與我叫板。如果我倒向對方陣營,那結果幾乎不用再問。當然,我最好的選擇應是袖手旁觀,適時出頭,保持局勢均衡,就如先帝最終的選擇一樣。無論我選擇哪種方式,對盧家來說,大權既失,都是完全被動的局面。如果我是盧太后的親生兒子還好,血緣的聯絡會讓他們對我比較有信心,可我不是。所以,要讓他們安心把命運交到我手中,也的確實為難了點。更何況,習慣了大權在握,又有哪個願意再回到生死由人的位置。
所以,太后和盧衡現在必是左右為難。不過,對我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我一心倚重盧家,無疑助其坐大,終有一日成為尾大不掉的局面。如果反之,處置不當,則可能使舊族一蹶不振,破壞朝中平衡。如果我放棄盧家,任其自生自滅,到時局勢必然會有一番大的動盪,以我的能力,是否控制得住,結局如何,都很難說。
所以,現在雙方都在猶豫,同時,也必然會用種種方式試探對方的想法,以評估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因此,此時雙方行事都是慎而又慎,唯恐讓對方產生什麼聯想,做出錯誤判斷。就如,太后和盧衡一直對我的胡作非為故作不知,不加干涉。而我則對朝政完全放手,聽任太后和盧衡決斷。
我們之間的關係,現在處於一種最微妙也最脆弱的平衡之中。就像兩人一起用頭頂著大缸走在鋼絲上,全身繃緊,維持著平衡。
可是,我這兩日的行為,顯然觸動了這種平衡,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有時候,我真的希望,我可以像小孩子一樣,用最簡單的想法,最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想幹乾脆脆和我的先生說,“權力什麼的,你喜歡,拿走便是,只要讓我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就行了。”可是,即使我說了,他是否會相信,即使他相信了,做出了承諾,我是否就能相信,即使我相信了,朝中眾人又是否會允許這種局面的出現?
所以,即使我再不情願,再不擅長,鋼絲,仍要繼續走下去。
24。長談(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