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舍(第1/2 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朗朗讀書聲如天籟之音在一間間校室內傳出,校室外劉病已閒庭信步慢慢走著,還沒到下課休息時間,他並不準備打攪學子們苦讀。
學校三級制,也就是上舍、中舍和下舍。
下舍就是剛入學還需要啟蒙的孩童,這一階段按照劉病已的設想是兩年,但未必是兩年,下舍學子跟著教授認字,等到一年期滿後會進行一次考試,考核能否過關,就看能認能寫多少字,合格的升入中舍。
其實在劉病已的認知當中,用《詩經》《離騷》這一類經典來給學子們啟蒙不太合適,如果可以的話,他很想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幼學瓊林》這些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的啟蒙書給弄出來,若有必要的話還可以推廣普通話,整一個漢語拼音……
當然,這些同樣是言之過早。
中舍就是死記硬背,學習科目《離騷》、《詩經》和《論語》,本來劉病已還打算把《周易》、《尚書》、《春秋》和《禮記》加進去,後來想想算了,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也就是說中舍學子想要升到上舍唯一的途徑就是把這三本書給背下來,什麼時候背純熟了,什麼時候進入上舍。
上舍教釋意,就是把中舍背的三本書,書中的意思全部弄懂,融會貫通。
另外中舍沒學的四科可以選修,當然,不選不學也沒關係。
因為能夠進入上舍,那麼就表示能夠進入劉病已的視野,那麼也就不需要繼續待在學舍繼續攻讀,他會把人帶去長安住處親自教導。
之所以學儒學,是因為主流,而且劉病已對於儒家的忠君思想還是持肯定讚賞態度的,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讀書人最後成為不忠不孝的白眼狼。
但是光學儒可不行,學儒學到精深,固然是能寫一手好文章,固然能風花雪月,所向披靡,但是……
後世兩千年儒家名臣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更多的則是隻會吟風弄月,誇誇其談之輩,這些儒家臣子書讀的肯定不錯,否則也不可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歷經千辛萬苦,從讀書人堆裡面殺出一條血路,進而邁入仕途。
但是書被那些腐儒讀死了,只會讀書,不會理政的官員多到根本數不清,說他們尸位素餐、碌碌無為都算是褒義評價了,身為底層官員靠各種師爺,爬上高層有幕僚團隊,這樣的官要來何用,那為什麼不直接用師爺用幕僚?
至於貪汙腐化,這個鍋劉病已沒想過讓儒家來背,畢竟儒學的道德經典培養的是浩然正氣,沒有哪本經典是讓儒家人去當上下其手,大肆斂財的混賬東西的。
到了後世現代難道就沒有貪汙腐敗了?後世人可是義務教育一步步走上來了,和儒家有個毛線關係。
矯枉過正本身就是失策,以後世為鑑,站在歷史上那麼多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天下,劉病已也不至於犯這等目光短淺的錯誤,更不會去胡亂的推卸責任外加一棍子打死一個學派。
從學術角度來說,劉病已需要思潮爆發式的百花齊放,但不純粹是百家爭鳴,那樣只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學說攻訐當中,為了打擊幹掉其它學派而無所不用其極,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弊遠遠要大於利。
當然,如果條件具備,劉病已甚至想要用義務教育的方式來開啟民智,但是他更清楚以當前的形式,想要實現全民教育難度無異於登天。
找到平衡點,要是興學和開支能做到自負盈虧,那絕對可以嘗試,甚至在不大幅度增加國家財政的情況下,減免學費,鼓勵民間,也可以試試。
從實用角度來講,他需要的是懂得民間疾苦,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