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王賁說那我圍死你,你總要吃喝吧。
魏國人民說我們不怕,你們來之前我們就屯糧了,吃個年沒什麼問題,喝就更不用愁了,什麼都缺水也不會缺的。
王賁抑鬱了,人家能撐個年自己撐不了,趙政更不會讓自己撐,他是不見腦袋不完事兒的人,要麼提著魏王的腦袋回去,要麼回去交自己腦袋。
大家就這麼耗著,王賁急的都想跳護城河了。這時候,有個人救了他,這個人是趙政的曾祖父,也就是他爸的爺爺,已故的秦昭襄王。昭襄王沒有從下面上來(要真能上來大可以直接去找魏王談心),或許是託夢給王賁了,王賁哈哈一笑,第二天帶著工兵連走了。
大家都記得,長平之戰時,昭襄王為了阻斷趙括的歸路,曾挖開黃河,使丹水猛漲,趙軍不能渡河,而秦軍的戰船在丹水上往來運兵運量。王賁琢磨了一下,說我也挖黃河。
挖黃河這玩意兒,從戰國開始挖,一直挖到民國,從昭襄王挖到蔣介石,哎!
黃河水流量是很大的,往那三條河裡一引,那就不得了了。三條小河哪見過這世面,水位噌噌往上蹦,魏軍也納悶,這護城河的水似乎上漲了。終於有一天,三條小河再也受不了,直接垮棚了,也就是泛濫了。要知道大梁的地勢是比較低的,屬於小盆地那種,水一出河道就直接奔大梁城來了,六十萬秦軍早早找了高低待著,就見河水嘩嘩往往大梁走,很快,護城河就不見了,河邊的魏軍也進成找高地了。
要說魏國人還是很有志氣的,留在這種情況下,愣是撐了三個月。說說三個月後的情況,除了魏王的宮殿和某些有錢人或者大官家的房子,其他的都在水下了,魏軍十萬人,基本上沒損失,不過全在屋頂上站著。至於民眾,就沒那個福氣了,據統計,淹死者過十萬。而且糧倉你不能往屋頂上搬吧,一開始轉移出來的糧食吃了三個月也差不多了,再耗下去就只能喝水了。十萬當兵的嘴上不說什麼,可是眼睛都綠了。心想跟了你這麼個倒黴的國君也算倒了八輩子的黴,挑個首都都是這麼晦氣的地兒……
水淹大梁三個月後,魏王無奈,派人游泳出去說我投降,投降起碼暫時不會死,不投降估計就給當兵的吃了。
王賁從軍第一次大仗,以絕對正確的戰略戰術獲得全勝,人員損失極小,十分難得。當然,這種戰術的成功僅限於軍事上的,至於人道主義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魏王投降,六國滅了四個,還有兩個大國,先打誰,又怎麼打,秦國朝廷又是一片爭論……
滅楚之戰(1)
王賁水淹大梁,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將魏王生擒,一時間名揚天下,趙政也笑說國家有王翦父子,基本上就沒有打不贏的仗了。此言一出,王家的聲勢更是達到頂峰,大家都知道,一旦趙政真的一統天下,王家必然成為王侯之家,於是紛紛巴結,恨不能都改姓王,扯上親戚最好。
當然,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乏一種人,這種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按說別人封王也不要你給錢,你生哪門子氣?可他就是不爽,抱著我喝稀飯你也要吃鹹菜的態度,將大鍋飯制度堅持到底。十幾年前出了個範睢,把白起搞死了,幾十年後又出了個李信,他比範睢好點,不要搞死王家,只要自己發達就行。李信曾經率兵追擊燕王,掃尾工作也做的不錯,所以說能力還是有的。
按說這時候不管是打楚國還是打齊國,都應該是王家率兵出征,要麼是爹要麼是兒子,畢竟人家往那一站就是一種威懾,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齊國地遠兵弱,一直是被排在最後動兵的,這次也不例外。
趙政問王翦,說這次你去攻楚,要多少人馬?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