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袁天罡借宿登仙宮(第1/4 頁)
中華自古的道士就是一群科學家,就是一群具有開拓精神和、學習精神、充滿熱情的人。
登仙宮現在擴大到整座鳴皋山,山上還有幾里的桃花林,山下則是千餘畝良田,妥妥的大地主。
按照蘇燦的意思,良田先交由原來的農民些耕種,收成每年給登仙宮一成就行。
之前得知田地歸了登仙宮,還不知所措的農戶們,在得到這一訊息時,頓時開心得炸了,爭相告知各家。
以前有六成都是要交給主家的,自己僅只能留下四成勉強讓一家人餓不死,要說是吃飽,那就成了吹牛皮。
白雲子看著激動的農戶們,重重的咳了幾聲,才讓他們靜下來,接著宣佈第二件事。
家裡有沒事做的閒人,可以到登仙宮後山新建的工業園區幫工,見眾人不懂,又解釋起了工業園區是幹啥的。
眾人聽說能去做工,還能每月領到月錢五十文,全部人又炸了一次,五十文那可是可以買十鬥上好的米。
唐代貞觀期間:一斗只有六斤或三公斤,十鬥也就是三十公斤,足夠一個青壯年吃一月。
天底下,還能有這等好事情輪到了自己,眾人都恍然在夢中,憧憬起了未來。
連年的戰亂,能有口食讓人活著就不錯了,現在真是遇上福星了。
一時間,登仙宮全是好人,全是神仙的傳說流行了起來。
蘇燦按自己的歸劃,把建設工業園區、桃花釀酒坊、精鹽提純坊的事情一樣樣安排下去,細到畫在每一張羊皮圖上邊,讓建設者們能一目瞭然。
唐朝時,私人出售鹽、鐵都是重罪,但貞觀初期,這重罪並不限於佛寺和道觀。
而且佛寺和道觀的田產等是不用向朝廷交納賦稅的,所得全都是歸自己所有。
佛寺一般供養一些武僧,道觀也能私養一些道兵,用來保護自個的私產安全。
貞觀初期,基本上就是百廢待興,好處是隋留下了大批的糧食,加上征戰數年,人口銳減,全唐朝人口也就五千萬向上。
隋朝在全國許多大城市都設立糧倉。在洛口倉裡許多糧倉,一個糧倉就可以儲存兩千多萬石糧食。
貞觀年間,唐太宗曾經參觀隋朝糧倉,慨嘆:
“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也就是說,隋朝剩下糧食,足夠天下人不幹活吃五六十年,布匹絲綢都夠五千萬人用上二十年。
所以,貞觀年間大自然基本是一年換一種災害來禍禍人民,但是都沒能動搖到唐朝的根基。
要換成別的朝代,任何一種災害都足能改朝換代了,原因就是有吃的,只要朝廷能合理在異地之間調配糧食,基本上就不會發生餓死人的現象。
當然,糧食也是有保質期的,這麼多的糧食當時有效的促進了釀酒業的發展。
唐人好酒可不是虛說,男男女女都能痛飲幾十杯,當然那酒的度數接近現在啤酒。
蘇燦也是因為這個,才決定要搞一個釀酒坊,不過他要搞的是主要是蒸餾酒。
近日,蘇燦心中有個念頭,要為這片繁華的都市增添一些別樣的建築。
然而,就在他沉思著時,白雲子帶來了兩個身著破舊道袍的小道童,聲稱是要配給蘇燦當使喚。
他看著這兩個年齡約摸十三四歲的孩子,雖然他們面露貧苦,卻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無邊的嚮往。
兩道童原本是登仙宮的良田租戶,因父母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他們只好成為道童,為登仙宮服務。
然而,他們卻並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來歷和遭遇,所以經常被欺負。
蘇燦看著他們憔悴的模樣,內心泛起了一絲同情之情。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