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隱遁修悟(第1/2 頁)
梁耀成離開石門茶場後,惠能見石門裡面地方雖然寬敞,但僅有一張簡易的碌架床,收拾打理乾淨後,便扶李氏上床先歇歇息,然後再在洞裡巡視,看有沒有合適自己睡覺的地方。 但是,裡面除了一些耕作用的農具和臨時歇息的木床和木臺、木凳,以及廚具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東西了。 沒辦法,惠能只好到外面找了一些幹茅草回來,鋪在石門裡面盡頭,權作打地鋪來睡了。 收拾安置妥當後,惠能進入廚房,見裡邊柴米油鹽菜等一應俱全,便開始洗鍋生火做飯。 不一會兒,惠能便做好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木臺上,叫李氏起床吃晚飯。 望著這頓熱氣騰騰的飯菜,惠能百感眾生,喜悲交集。 喜的是,經過這幾年的分別,終於可以與孃親團聚在一起,第一次吃到了自己親自做的飯菜,終於有了一個躲避追殺、暫可立足的不是家的家; 悲的是,爹爹早逝,與孃親相依為命,自小不知吃盡多少苦,受過多少罪,好不容易長大了,成人了,本該結婚生子,光宗耀祖,重振家聲了,卻不知為什麼立志北上求佛法,遠離家鄉,遠離親人…… 現如今,佛法求成了,成六祖了,歸來了,卻還要亡命天涯,怎不教他悲從中來…… 但他千想萬想,卻萬萬也想不到,要置他於死地的,不是大師兄神秀,而是他的新州老鄉閻發奎(現在的影隱)啊! 試想一下,有朝一日,惠能名正言順坐上了禪宗六祖之位,認出了他,他能不死嗎? 俗語有話:你死好過我死。對此,影隱一路窮追惠能,要置他於死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沒有影隱的一路窮追,惠能不可能藏匿懷會新州一帶,佛法就不可能深入到人世間,成為勞苦大眾的佛法;而惠能,更不可能在天露山上,為民眾排憂解難,引導山民改變傳統賴以謀生的模式——少打獵、少殺生,因地制宜,開墾荒地,廣種樹木花卉、香菇、木耳、筍竹和藥材,以及水稻等,使天露山真正成為一個天然的綠色聚寶庫(此乃後話)。 正如後來惠能在《六祖壇經》中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其意是:一切的修行覺悟都在世間覺悟,因為很多的事物發生都是機緣而生的,要在這些機緣下去覺悟自己的內心。如果離開這些去尋找自己的本質,本來是不可能的。離開只能叫做斷滅空。即使是離世覓菩提,也會有很多的智慧出現,因為人不可能完全斷滅空。而學佛很容易走自我偏見的道路,成就佛法不容易。 …… 惠能見李氏拿著筷子,在哽咽抽泣著,一時之間,感懷身世。 前塵舊事湧上心頭,竟亂了方寸,都不知怎樣安慰孃親為好,“把袈裟金缽交還給東禪寺,管他什麼人當六祖”的心都有了…… 這頓飯,惠能親自做的這頓飯,想不到在這樣的氛圍中吃完…… 惠能收拾好碗筷後,默默地回到地鋪上,止不住思緒萬千,不斷在心裡叩問:我為什麼要逃避同門師兄?他們為什麼要放火燒山,趕盡殺絕?都回到新州家鄉地面了,為什麼還要追上門來? 思緒,又一次聚焦在袈裟金缽上…… 惠能自然而然拿起布袋,想拿出袈裟金缽來看看。當他剛解開布袋口,一縷耀眼的光芒從袋口中照射出來,只聽到“吱”的一聲,地鋪盡頭那堵牆壁中間那塊大石,在光芒的照射下,徐徐而開。 惠能連忙趨步上前,藉著亮光觀察,像發現新大陸那樣驚呼:“啊,洞中洞!孃親,快過來看看,這裡還有一個石洞!” 李氏正在生悶氣,猛地聽到惠能驚喊,趕緊過來一看。 惠能點亮油燈,領著李氏進入洞裡觀看。 這石洞好像一座石屋那樣寬敞,高約三丈,寬有六丈,令惠能和李氏驚奇的是,石屋內有石桌、石凳、石床、石水缸等。 更為稱奇的是,石洞貫通山頂,山峰有水滴,恰好滴注在石水缸之中,水質清澈如甘露美液,且不會溢位。 山峰頂四處長滿了山蕉、黃芽仔、沙梨、花稔、五楞、木瓜等可用作充飢的水果植物。 惠能長舒了一口氣,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