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5 頁)
秋,他疾惡如仇,橫刀立馬,叱吒風雲,不卸戰袍,夜觀春秋,與日月同輝。
關公殤後,身首異處,頭枕洛陽,身臥當陽,而他的品格和精神,經歷了1800餘年,化為中華之魂魄、民族之精靈,與天地同在。
開啟中華民族的史冊,英雄的名字就像天上燦爛的群星一樣,映入我們的眼簾,作為民族的筋骨和脊樑,人們把他們記載在史冊之中,銘刻在心扉之上。
在這燦爛的群星之中,三國戰將關羽的名字卻最為耀眼。對他的崇拜已跨越了時空,超越了信仰,以至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他不僅是“財神”,是“戰神”,是“忠義之神”,更是“人之楷模”、“萬世師表”。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關公之所以被萬代敬仰,就是因為他對國以忠、待人以義、盟約以信、運籌以智、處世以仁、作戰以勇,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關公精神的這一精髓必須在當代弘揚、必然在當代弘揚,這是沒有疑義的。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史悠悠五千年的歲月之中,被後世尊崇為“聖人”的僅只兩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孔子和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忠於神武關聖大帝的關公。
孔子是文聖,關公是武聖。
生於公元前551年的孔子,生前窮困潦倒,而因其創立的儒家學說奠定了漫長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而被後世逐漸加封以至頂禮膜拜,尊為萬代楷模、萬世師表的“文聖”。
生於公元160年的關公,原本是一名蜀漢名將,因其道德行為的高潔,漸漸地超凡脫俗,隨著時光的流逝,由侯而公,由公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神,被後世尊為彪炳千秋的“武聖”。
孔子作《春秋》,關公讀《春秋》;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關公是儒家學說的實踐者;孔子的《論語》鉅著,成為治世的經典,關公的忠義仁勇,成為處世的楷模。正如於右任先生所言:“‘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在我們批判繼承儒家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時候,既要注目文聖孔子,也要注目武聖關公。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武二聖的有機結合,才使儒家學說更加完美,更加深邃,更加深入人們的精神世界,更能為當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鑑。
我敬奉關公,沒有向關公的神像頂禮膜拜,只是在辦公室裡掛著手書裝裱的一個大大的匾額: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永繫有德之人;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常護龍的子孫。
徐州一位畫家張善成前來拜訪,看到這幅字,驚奇地說:“教授,別說,你的字寫得還真不錯呢!”我回答:“說實在話,字並不好,詞卻極佳!”
義行天下(2)
張善成是畫工筆花鳥畫的,按我的建議,用3個月工夫創作了一篇《關公夜讀春秋》的工筆畫,大大地留下一個空間,由我配詞: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夜讀《春秋》,深得其宗:對國以忠、待人以義、盟約以信、運籌以智、處世以仁、作戰以勇;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丹心節烈,古之楷模;風範百代,人之師表。青史對青燈,赤心如赤面。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九州無處不焚香,奉為華夏第一神。絕倫逸群孰與同?千秋萬代仰雄風!
彭城 善成敬繪 京城 永田敬書
作品完成之後,搭乘舉世矚目的神舟六號飛船亮劍蒼穹,航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駕駛飛船於2005年10月12日9時在酒泉升空,10月17日4時3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歷時5天,遨遊太空,盡採天地之精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