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1/4 頁)
這個時候,一直笑而不語的諸葛亮終於開口了。
“中正的分析亮極為贊成,在未滅曹賊之時,我們與東吳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撕破臉皮。依亮之見,我們倒不如與東吳定下盟約,約好滅曹之後,中分其地,司、冀、幽、並四州歸我,兗、豫、青、徐四州歸吳,如此,則雙方所爭奪的利益便不會起互相沖突,可備取所需。”
諸葛亮站在了方紹這一邊,而他的建議也正符合方紹的意思。
其實,如今天下的形勢,很像曾經歷史裡南北朝時,北周、北齊、南陳三分天下的局勢。
北周佔據雍涼荊益,便如劉備,北齊佔據最富庶的兩河,是為曹操,而南陳割據江南半壁,即為如今的孫權。
當年北周武帝雄才大略,正是利用陳宣帝出兵東南牽制北齊部分兵力之機,發兵先取幷州,再下河北,方才擊滅了北齊。
當時陳朝儘管也奪得了青徐兗豫等州,但其後的隋文帝挾從北玫南之勢,不出數年便滅了陳朝,陳宣帝的一番苦心,其實是為別人作了嫁衣。
這個時代的人,尚無後世那般豐富的戰例可以借鑑,但方紹的腦海中,卻有無數本該應當發生,卻不會再發生的成功經驗可用,所以,他才打算複製一回周武帝的雄才大略為己所用。
(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
諸葛亮與方紹共同站出來,否定了龐統先取河南諸州的建議,這也算是對龐統先前站在法正那邊,把自己從關中支去東吳的一種小小懲戒。
當然,方紹的提議也並非單為針對龐統,他的提議也是建立在漢帝政治資源將要耗盡的事實基礎上的。
如今《九品中正制》一實施,曹氏一族儼然已敞開心懷投向士族的懷抱,而曹操迎奉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得到天下土族的認可與支援麼,現在土族們可以從曹操那裡得到從漢帝給予的還要多的實惠利益,他們自然會選擇拋棄漢帝。
曾經的歷史中,當年曹操死後,曹丕繼續,廢漢而自立,朝野之中並無多少反對的聲音,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於劉備嘛,“迎還漢帝”在他這裡,只不是一句招攬人心的口號而已,有了這句口號,再加上自己劉姓宗親的身份,他才可以名正言順的“搶錢搶糧搶地盤”。
但如果真的把漢帝迎到手中了,於劉備而言,只怕卻反而成了累贅與雞肋。
因為,正如方紹所言,當劉備都已經強大到能夠從曹操手中奪回漢帝時,漢帝身上可榨的政治資源本身就所剩無幾,到時候又當怎麼對待漢帝呢?
歸權於帝,真心實意的臣服於漢帝?
當年一無所有的時候,劉備或許會這麼做,但是現在的他,豈能將手中的權力供手相讓。
如果學曹操那樣,當漢帝是個屁,把其當個擺設呢?
世人便會認為,你劉備喊了一輩子的“興復漢室”,原來也跟曹操一個樣,實在是個大騙子,對待自己的劉姓骨肉都這樣,你還不如曹操呢。
所以,在劉備看來,漢帝這塊雞肋,最好是一直被曹操含在嘴裡的好,這樣的話,他就可以一直高舉著正義的大旗,直到把曹操消滅掉,到時候,天下盡歸自己所有,想怎麼對付劉協那個廢物,都不會畏首畏尾了。
這般細細的深思之後,劉備心中便有了決斷,但面上還得表現出為難之色,很是無奈的說道:“子L明與中正分析得極在理,只是,如今陛下身陷許都,與關中近在咫尺,而孤不率大軍解救陛下,反先去攻取河北,使陛下仍困於賊人之手,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劉備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諸葛亮決定給他個理由,遂道:“大王此言差矣,陛下身陷賊手,大王與臣等自是無一日不盼著能早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