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來細看,不禁也微吃一驚。這來,漢中王的信中言道,荊州關羽前不久收到新任南陽太守蔡瑁的密信,言其願以南陽郡歸降漢中王,只求漢中王能夠不計前嫌,赦免蔡氏一族之罪。
方紹看罷信,不禁疑道:“蔡瑁不是一直在許都麼,什麼時候威了南陽太守的?”
諸葛亮道:“聽聞是在不到一月之前,曹操因南陽郡遷入了數萬口荊州移民,因與當地人屢生衝突,難以治理,故而才將蔡瑁調任南陽太守,希望藉著他安撫那些移民之心。”
方紹微微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不過蔡瑁當年一心的想害死大王,如今卻突然說要舉郡歸降,這叫倒讓我舉得有點新奇。”
諸葛亮笑了笑,“人家的理由也說得很清楚,因是在曹操手下不得重用,鬱郁不得志,又痛惜襄陽失陷,蔡氏一族被抄家,所以權衡之下,才打算歸順大王,這個歸降自勺理由倒也合情合理。”
方紹將那信合上,“南陽乃許洛之門戶,若能到手,則兵馬星夜兼程,不出兩日,便可直抵洛陽和許都,抑或西走武關,徑取關中,這就等於將一把鋼刀插入了曹操的心腹之中!
如此,則我們北伐中原的難度便將容易許多了。”
諸葛亮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大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非常重視這件事,故特命人回成都來聽取你我二人的意見。”
方紹沉思了片刻,默默道:“這件事的關鍵就在於蔡瑁投降的真偽,若是真的,那一切自然好說。不過南陽之地盡為平原,既無漢江水網之利,又無秦嶺群山之險,我大軍深入此地,若那蔡瑁只是誘敵之計,到時到時曹操的鐵騎突至,我軍措不及防,只怕……”
方紹沒把話說完,但諸葛亮已然會意,亦道:“這也正是我擔心的之事,一念之間,喜事便有可能變禍事呀。”(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將計就計
“那麼,那依先生之見,蔡瑁之降,到底有幾分是假,幾分是真?””那你又是怎麼認為的?”諸葛葛反問道。
方紹沉吟了半晌,“於情而言,蔡瑁為保全族而降,於理,蔡瑁為不受曹操重用而降,似乎從這兩方面來看,他的投降都說得通。不過……”
“不過什麼?”諸葛亮輕搖羽扇,催問道。
“不過我卻不信他。”方紹很乾脆的回答。
諸葛亮笑道:“你既不信他,可有什麼理由嗎?”
方紹搖了搖頭,”沒什麼理由,純粹就是對這個人不信任,或許,換一個完全與荊州天瓜葛的人來,我倒可以相信,但是偏偏這個番瑁,有他投降曹操的前車之鑑,我怎麼也不肯}
相信他。”
方紹的回答倒也是實話,其實因他本是穿越人士,很多時候,因為先知的原因,對某些人始終是懷有先人為主的不好印象,便如對亍這蔡瑁,就總是懷有一種自己也說不清楚的耐心。
諸葛亮略一思索,“好吧,那我們先不問是真是偽,就先假設蔡瑁是偽降,那他的目散又是什麼呢?”
一旦有了一個確定的方向,方紹的思路便開闊許多了,當即道:“如果他的確是偽降,那理由就簡單的多了。曹操無非是想借此誘黏軍深入南陽平原,藉著他的騎兵優勢,將我軍一舉圍殲。到那個時候,大王就算是僥倖身免,則也必是元氣大損。曹操便可一舉扭轉襁動的局面了。”
“說得好!”諸葛亮大聲讚道,“其實中正你所說,也正是我的擔憂,既然你也贊同,那我們便聯名回覆大王,戳穿曹操的這詭計吧。”
方紹本待是答應的,但忽然之間,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詭秘一笑,“先生,既然曹操玩詭計,那我們何不就將計就計呢?”
諸葛殼一看到他那狡猾的笑容,便知他又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