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4/4 頁)
“難怪大汗最近一直調集糧草,又屢次召見科爾沁貝勒,臺吉,原來是打算從草原繞道入關。”
“是的!”,皇太極重重一點首,目光深沉,步至這鳳凰樓窗前,向下望去,向范文程道:“袁崇煥此人,太過厲害,這兩年鎮守寧綿,數次擊退我的大軍,損兵折將不可勝數,若還是放眼關寧,只怕終我一生也無法踏足明國半步了。是以我思來想去,將眼光放向別處,繞過關寧,直逼那北京城下!”
“大汗,北京城牆高大,城內有京營十幾萬,再加上京師被圍,必定會調集天下兵馬勤王,我軍孤軍深入,後方隨時被斷,就是打下了北京,也斷然守不住,只怕大汗此舉,多半是徒勞。”
“我此番攻打北京,一來是練兵,熟悉一下自草原入關的路徑,為經常襲擾明國做準備,二來,調袁崇煥入關救駕,趁他離開寧遠之際,想辦法除了他!此人不除,我永遠寧日!”
正文 第五十三章 造反(一)
皇太極躊躇滿志,一心要入關內窺探明朝虛實,他先期早與蒙古的科爾沁部落聯絡好,科兒沁部落出一萬蒙古騎兵為先導,皇太極自率十萬八旗勁旅跟隨其後,由內蒙草原突破長城防線,直攻北京。
就在關外的女真鐵騎已是磨尖了牙齒,咆哮著準備進關撕咬明朝這塊肥肉之際,明末困擾了崇禎整整十五年的農民大起義亦是在這一年拉開了序幕。天啟六年陝西大旱,澄城知縣張鬥耀不顧百姓死活,仍然高居於縣衙大堂,催科不止,凡百姓交不出賦稅的,一律枷號仗責,打出來的鮮血一直流到了大堂門外,如此暴虐不仁,再加上大旱無雨,百姓原本就以觀音土樹皮為食,歷朝的農民起義都好比一個U形,到了谷底便開始反彈,鄉民王二嘯聚了數百饑民,皆以黑水塗面,衝進縣衙將知縣擒斬,扯起了大旗造反。后王二雖被官兵斬殺,他的部下中卻有一人帶著未死的義兵逃脫了性命,繼續在陝西輾轉周旋,尋求機會。
此人,便是後來焚鳳陽皇陵,被屬下十三家義軍首領公推為闖王的高迎祥。
崇禎二年,陝西大災不但沒有緩解的跡象,反到是變本加厲,原本還可勉強渡日,但自崇禎元年五月開始,一直到第二年四月,已是接近一年滴雨未下,大量百姓衣食無著,原本小規模的旱災已漫延至陝西全境。陝西原本不比南方,是一個純然*天吃飯的地方,天無雨,民無食,一石糧已賣到了七八兩銀子,在不少地方仍是有價無市。餓死的,逃荒的越來越多,整個民間猶如一個大火藥桶,稍稍一點火星,便足以引起驚天動地的大爆炸。
但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朝廷的賦稅卻是越來越重。官員貪汙無人過問,但是賦稅
若收不上來,則一降數級,或是無法升遷,上有好下必從,既然皇帝不顧百姓死
活,官員們自然也是一心為自已打算。於是不管災情多麼嚴重,崇禎二年在正斌收完之外,居然還多收了三四十萬兩的遼餉加派,再加上地主租稅,官府雜派,整個陝西已到了崩潰邊緣。
這一年,兵部主事李繼貞上書皇帝,請求給陝西十萬兩白銀的賑災款,請求朝廷暫且免賦,聽聞到這個訊息,全陝上下都翹首以盼,等著皇帝下撥這麼一點點活命的銀子。誰知道到了四月,全陝上下收到一下訊息:“帝不許!”,崇禎捨不得拿出皇宮三個月的生活費用,於是,歷史上逼迫他最終吊死在煤山的農民起義,終將爆發!
陝西米脂縣雙泉堡鎮上,有一艾姓的大姓鄉紳人家,縱然是整個米脂縣早已饑民遍野,這艾姓鄉紳卻仍是過著鐘鳴鼎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