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5 頁)
俊逸白他一眼,見幾輛馬車停在門口,老潘招手,就與碧瑤跳上車去。齊伯與僕從將三隻大箱子裝到其他車上,與僕從跳上車子。
一溜兒五六輛馬車得得得地朝十六浦碼頭疾馳而去。
一輛黃包車如影隨形地跟在後面,車上坐著大小姐。
隱於暗處的章虎也閃出來,遠遠跟著。
第二章賭氣二十年,好友成冤家
寧波東北有個重鎮,叫牛灣。
牛灣戶逾數千,口逾兩萬,不僅是集貿中心,更是遠近聞名的文化名鎮。牛灣的文化名氣主要來自兩個老戶,一是鎮北馬舉人家,其祖父在道光年間透過鄉試,成為那年大比中寧波府唯一舉人;二是鎮西老伍家,其先祖更進一步,非但中舉,且被乾隆爺欽點進士及第,其事蹟可見於寧波府志。
然而,時過境遷,世風漸變,馬家、伍家相繼敗落,尤其是發跡更早的老伍家。
老伍家位於牛灣鎮西,那裡原本只有幾戶人家,後來人煙稠了,漸漸淪為老鎮一角。
老伍家的進士先祖曾在多地做官,但官品清正,為人不拐彎,仕途並不亨通,不久就被排擠到偏遠地方,生平最大的風光是出任惠州知府衙門裡的從六品通判,全權管理過一次治水工程。自此之後,老伍家仕途中落,雖然代代出秀才,卻再無人進舉,自也無緣進京面君了。
老伍家的宅院是那個進士及第的先祖傳下的,正房為雙層木樓,已歷百多年風雨,沐風浴雨的雕花圍欄與窗飾早就朽腐,歷經三次大修,新舊木頭相互交織,原本光怪陸離,但在三年前被中和使人塗抹一層灰褐色的油漆後,倒也清新可人,頗有幾分看相。樓下三間,兩間住人,中間是正堂。樓上三間闢出東西兩間書房,中間擺些琴棋書畫古玩之類,專候文朋墨友造訪。東廂是兩間平房,一間用作廚房,另一間用作餐廳。靠西廂處搭出一排擋雨棚,專門堆放柴草、日雜等物。
常言道,作繭自縛。但作繭自縛的並非只是蠶寶寶,人之一生,無非是在為自己織繭。自一懂事就開始織,越織越大,越織越厚,直到將自己緊緊縛住。你別無出路,要麼掙破它,要麼被它憋死。
作為老伍家的第五代孫,伍中和為自己編織的人生大繭與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等毫無二致——透過科舉之路重塑先祖輝煌。當然,與他的前幾代列祖列宗一樣,伍中和也是竭力了。兩歲背詩,三歲讀書,五歲學禮,七歲誦詩,十五歲通曉古今,二十歲就透過院試,列榜秀才,成為牛灣鎮為數不多的生員。然而,老天並不酬勤,伍中和以生員身份連進四次貢院,次次名落孫山,每次也只差那麼一丁點兒。
今又大比。
眼見秋闈日期漸漸臨近,伍家上下再次陷入緊張興奮的戰前搏殺狀態。與前番不同的是,兒子伍挺舉已於去年透過督學科試,晉級生員(秀才),與父伍中和一樣取得鄉試資格,此番大比,伍家將是父子同道同場,莫說是在這牛灣鎮,即使在整個寧波府裡,也當是個奇觀。
然而,對於久經科場的伍中和來說,越是奇觀,越是謹慎。近半年來,父子二人各自關進書房,雖未達到懸樑刺股的地步,卻也是聞雞誦經,夜半入眠,精進不已。初次進舉的挺舉更是物我兩忘,全身心地投注在戰前的全新刺激中。
伍家閉門謝客,但仍有一戶人家可隨時進出伍門,這就是與伍家相隔半條街坊的甫家。
甫家世代戲班,班主甫光達比中和年長三歲,只是學問有限,每學新戲,不懂之處總來求問中和,久而久之,伍家大小無不是他們家的戲迷,兩家自也往來隨意,親密無間。
這日晨起,天氣溼熱。吃過早飯,甫韓氏麻利地收拾完家務,拿上行頭,匆匆趕至伍家。挺舉妹妹小淑貞已經七歲,正是纏腳年齡。梨園出身、梨園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