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5 頁)
上午他寫的那首詩真不錯,要不要爹爹給你看一看。”
“好啊!在哪裡?”
“在爹爹書房,爹爹帶你去看。”
李九真牽著爹爹的手,一蹦一跳地跟他去書房了。
。。。。。。。。
天還沒有亮,二十幾名同鄉便自發地護衛著學子牛車前去縣學,他們舉著火把,一名後生挑著燈籠走在最前面,燈籠上寫著‘鹿山學堂’四個大字,在夜色中格外顯眼。
今天的考試將從卯時正開始,午時正結束,也就是從早上六點到中午十二點,整整三個時辰。
考試比較簡單,難度只相當於辯試的第一題,主要是考學子基礎,內容包括《孝經》、《論語》和《孟子》三篇儒學經典,同時也是考學子們的書法。
但考慮到會有各種意外情況發生,所以四名學子中只取三人的成績,和辯試成績匯總後,便形成了最後的總成績。
難度雖然不大,但評分標準卻很苛刻,錯一個字,有一處塗改都會影響得分,所以學子需要倍加小心,三思而落筆。
隨著一聲鐘響,考試開始了,寬闊的大堂上,擺放了三十二張桌子,來自八個學堂的三十二名學子據案而坐,每個人都深思行筆,大堂裡異常安靜,只有筆鋒劃紙的沙沙聲。
三名老學究作為監考在走道之間來回巡視,在大堂正上方坐著州縣兩級學正。
這三本儒家經典每個學堂在備戰時都讓學子們背默了無數遍,每個人都背得爛熟,只要細心謹慎,看清題目,基本上都能答好,甚至連《孟子》背得不好的王貴也行筆如飛,答題格外順利。
時間一點點過去了,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個時辰,李延慶已經在做最後一題了,他看了幾遍題目,是考《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把預設的句子補全。
李延慶沉思片刻,便提筆在空白處寫道:‘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李延慶輕輕放下筆,小心翼翼吹乾墨跡,又仔細檢查了兩遍,無一字出錯,‘當!’第三次提醒鐘聲響起,學正姚萬年高聲道:“最後一次提醒,還有一炷香時間!’
幾名學子沒有把握好時間,開始焦急地飛筆行書,‘哎呀!’有學子低低驚叫一聲,顯然是忙中出了錯。
李延慶等墨跡全乾,便舉起手,一名老學究笑了笑,上前收走他的卷子,這時,岳飛也舉起手,他也要交卷了。
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
下午是閱卷時間,由八名縣學的助教進行閉門閱卷,官員們不再參與,下午知州李夔就要返回安陽縣了,在臨行之前,他需要對湯陰縣的童子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縣衙中堂上,知縣、縣丞、縣尉、主簿和學正等五名官員正虛心地聽取知州李官人的訓話。
李夔溫和地對眾人笑道:“這次我接受劉知縣的邀請,前來觀摩貴縣的童子會比試,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已深刻領會到了童子會在湯陰縣的影響力。
尤其鹿山學堂昨天辯試奪冠,滿城鞭炮聲,我便知道湯陰縣文風之盛,這種比試對民眾的教化在潛移默化之間,值得讚賞,所以我首先肯定童子會的積極作用,回去後我會向全州推廣湯陰縣的經驗,也會上奏朝廷,當然,建議也要提,為了讓童子會辦得更好,我只提兩個建議。”
聽到知州要上報朝廷,知縣劉禎十分振奮,他辦童子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自己仕途添分,他連忙道:“請李官人鞭撻不足,我們會吸取教訓,再接再厲。”
李夔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