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玄宗沒有記錯。的確在20年前,真備回國而朝衡未被允許回國,玄宗的簽名信交給了當時的遣唐使。
但收信人沒寫成天皇,而是日本國王。因當時不是冊封關係,所以也沒有提出對日本國王的封號。
&ot;臣誠惶誠恐希望,以此次日唐聯合為證,在勅書上寫上勅日本國天皇。&ot;
是這樣,真備真正的意圖原來在這裡!朝衡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即便日本被置於冊封之下,但只要承認了其天皇封號,當然也就保住了凌駕於新羅王和渤海王之上的地位。
朝衡撫摸著鬍鬚注視著,這就要看玄宗如何回答了。
玄宗呼地站了起來。
&ot;朕以為那樣也可以。日本的主明樂美御德如果接受冊封,授予天皇封號也無妨,勛位封為柱國。&ot;
所謂柱國,是唐朝的第二勛位,官品可與二品官相比。新羅王也是被封為柱國。
天皇這個詞,在道教中是指統治宇宙的天帝,北極星被神化後就被稱做天皇大帝。
&ot;可以吧,朝衡?別一副奇怪的表情了。如果將日本國王稱為天皇,我們道教的教義也就得到弘揚了。&ot;
楊國忠欣然點頭。
玄宗的大方簡直不是正常人所做得出來的。
吉備真備終於放心了。對著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清河和古麻呂直瞪白眼。
這一交涉結果,就大唐方面而言,除成功地在時隔270年之後再次將日本納入到冊封體制外,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內容。而日本方面卻獲得了大成果,得到唐政府不干涉日本和新羅關係的承諾,並使唐政府承認了天皇封號,雖說是在冊封體制之下。
吉備真備是舍名求實。從盟約的內容來看,真備認為將冊封改為聯合或同盟夠不錯了,他可以昂首挺胸地回到奈良了。
雖然被蒙在了鼓裡,但朝衡還是佩服真備老辣的外交手腕。
但是……但是啊,這是和楊國忠達成的盟約。唐帝國和新羅的冊封關係是經歷了多年的戰爭之後,在先人們流血努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日本要對大唐的友邦新羅發動戰爭,而唐政府則承諾說對此不干涉,況且也沒有與新羅進行任何商量。從外交常識上講,這些是難以想像的。再就是天皇封號的問題。時代向前推進1140年,也就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得了勝利後,雙方簽訂了所謂的《馬關條約》。因為在條約的開頭寫的是&ot;大日本國天皇謹向大清國皇帝呈請……&ot;,清朝全權大使李鴻章對&ot;天皇&ot;稱號提出了異議,最後改為了&ot;大日本大皇帝&ot;。
封號問題就是這樣的複雜、微妙。
玄宗圍著小接見室裡擺放成橢圓形椅子的背後轉了一圈,隨後回頭看著朝衡。
&ot;朝衡,你到日本去一趟,可不是回去。作為冊封使去日本,向天皇轉交朕的親筆信。四海之內皆兄弟同胞。這個使命,沒有人比朝衡你更合適。&ot;
原來這就是楊國忠的計劃!朝衡在這一瞬間全都明白了。
玄宗心情非常好,他又一次對朝衡說道:&ot;沒有人比朝衡你更適合這個使命了,四海之內皆兄弟同胞,把朕的友誼之情的簽名信交給日本國王,但不是回國,而是作為朕的代理人去日本。&ot;
說罷,玄宗走到朝衡身旁,又說道:&ot;你一定要回來,朕希望你回來。&ot;
朝衡不由自主地抬起一直低著的頭,看著皇帝的眼睛。在被丹藥侵蝕而充血的眼角里,朝衡又看到了一點昔日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朝衡的眼角濕了。
&ot;謹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