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韓王成知道劉季的用意,趕緊解釋道:“沛公大可放心發兵關中,我等在這裡作為沛公後援,此地本來就是我韓國之地,理當由我來留守。”劉邦看到時機已到,對韓王成道:“還有一事相求,不知韓王可否應允。”韓王道:“沛公有話請講,我自當全力相助。”劉邦看看站在一旁的張良,笑著說:“子房先生為當今奇才,不知韓王可否割愛,借給我一用?”韓王成已經欠了劉邦天大的人情,無論如何也推辭不過去,只好說到:“既然沛公有此愛才之心,成自當成全,以後子房可在沛公帳下效力,以報復國之恩。”劉邦道:“等到時機成熟,我必然親自送子房先生回到故土。”又轉身問張良道:“只好委屈先生和劉季往關中走一遭了。”張良拱手道:“沛公有命,良不敢不從。”其實張良已看出劉邦是今後可成大事之人,早有歸附之心,現在正好順水推舟,投身明主。
劉邦離開之時,韓地已經基本掃平,他留韓王成駐守,自己依舊率領著部隊向西挺進。
劉邦想要攻下南陽郡,這樣就可以從武關進入咸陽,然而未等劉邦發兵,南陽郡守已經率軍來襲。先鋒樊噲道:“收拾這些鳥人,何煩勞動大軍,待我帶領人馬前去,殺他個片甲不留。”劉邦便撥付了樊噲一隊人馬,樊噲領軍來戰,南陽郡守不敵,敗走宛城。宛城是南陽郡的首府,城牆堅固,地勢險峻,百姓眾多。劉邦怕耽擱了入關時間,便沒有攻打宛城,繞過南陽,直往武關進發。
及至劉邦的軍隊離開了宛城大概有數十里地,張良策馬行至劉邦身邊,問道:“主公當初兵*壯而又糧草豐足,為何向韓王借我?”劉邦道:“我願先生時常在我身邊,也好聆聽先生教誨。”劉邦看到張良有話要說,便問道:“先生有話但說無妨。”張良道:“主公如今急於入關,然而僅憑現在的實力,我們還沒有十全的把握,秦軍強大,若要憑藉地勢之險而拼死抵抗,我們該如何處置?更何況如今宛城沒有攻下,到時候秦軍前後夾擊,到時候怎樣應對,良至今沒有想出退敵之計。”劉邦大驚,急忙詢問:“依照先生看來,現在該如何是好?”張良給劉邦耳語一番,劉邦即刻下令全軍後退,騎兵在前,步兵在後,要在在天亮之前圍住宛城。
五更時分,天矇矇亮,宛城內民眾被震天的鼓角之聲鎮醒,南陽郡守本以為劉邦放棄宛城西進,現今又聽到有人來報劉邦的大軍已經把宛城圍得水洩不通,他驚恐不已,差點跌倒,左右及時扶住,他顫顫巍巍的說到:“兵臨城下,遲早不過一死,與其被俘而殺,不如自行了斷。”說著就要拔劍自殺,食客陳恢上前勸道:“大人不要性急,現在離死還早,何必如此。”郡守嘆道:“都已至此,先生難道有和妙計救我一命?”陳恢道:“我曾聽說沛公從前押送驪山刑徒的時候,為了不讓他們送死,便把那些人放了,後來在芒碭之地起家,才有了今天,可見是一個仁厚慈善之人。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還不知鹿死誰手。大人為何不歸順於他,這樣既保住了官位,還可免了戰爭之苦。大人若有此意,我去說服沛公退兵,一定馬到成功。”
郡守也沒有了主義,只好讓陳恢前去試試。
陳恢來到劉邦軍中,說要求見劉邦,張良馬上讓人將陳恢請進來,陳恢見到劉邦,劉邦問道:“那郡守派你來是不是為了我撤軍之事?先生有話請講。”陳恢道:“聽說將軍在來之前已經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沛公既然想要進入關中為王,豈能因為宛城這一小地而耽誤了大事。然而將軍現在兵圍城下,宛城的守將們知道難以逃脫,只有一拼而已。宛城人口多,積蓄充足,恐怕沛公也難以攻下。當然,將軍怕不攻下宛城以後會導致前後夾擊,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