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2 頁)
葉詩印字本此。&rdo;書眉上有讀者批曰,&ldo;即無本亦好。&rdo;此讀者不知系何人,
唯卷首有一印,白文四字雲,&ldo;鹹弼過目,&rdo;蓋即其名也。又有一條雲:
&ldo;朱慶餘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杜牧詩云,空堂停曙燈。停字當本陸
機《演連珠》,蘭膏停空,不思銜燭之龍。&rdo;批曰,&ldo;此等字在作者只知用
來穩愜,不必先有所本,乃偶然暗合也。&rdo;批語兩次糾正,很有道理。胡氏
論詩極推重陶公,有云:
東坡曰,吾於詩人無所好,好淵明詩。式鈺謂吾於詩人無不好,尤好淵
明詩。吾於詩人詩各有好有不好,有好無不好唯淵明詩。&rdo;語雖稍籠統,我
卻頗喜歡,因為能說得出愛陶詩者的整個心情也。
卷三所記有關於民間信仰風俗者,亦頗可取。如記傭工趙土觀談上海二
十一保二十七圖陳宅鬼仙有云:
去年(已亥)夏其家男女出耕,鬼在田中,予聞往聽,鬼稱予土觀;
予笑,鬼雲,勿好笑,遂彼此寒暄數語。頃之謂其家人,我回槨,爾等
當回家飯也,耕傭無不聞者。往往二三日便回鬼門關,來時聲喜,去時
聲悲,必囑其家人曰,為善毋惡,陰司有簿記之。
這是很好的關於死後生活的資料,如鬼門關(據雲其地甚苦),鬼回槨休息,
陰司有簿記善惡,皆是也。又一則雲:
世間婦女言灶神每月上天奏人善惡,故與人仇,灶詛之,有求,灶
禱之。又歲杪買餳,擇穀草之實制焙和之,俟新歲客來佐茶,故買餳於
臘。臘月二十四日餞灶神上天,遂用餳,薦時義也,乃謂恐神訴惡,借
膠其口,何鄙說之可笑乎。然俗之為惡概可想見。
此一節也記得頗有意思,只是末尾說得太是方巾氣,其實未必一定為惡,人
總怕被別個去背地裡說些什麼,此種心理在做媳婦的一定更深切地感到,也
自難怪她們想用大麥糖去膠住那要說閒話的人的嘴巴罷。
卷一《書竇》的第一條是講考證的,雖然講得很有趣,可是有點不對。
其文雲:
《晉書》,賈充有兒黎民三歲,乳母抱之當閣,充就而拊之。《世
說》雲,充就乳母手中嗚之。拊嗚各通,蓋謂拊其兒作嗚嗚聲以悅之也,
猶《荀子》拊循之唲嘔之義,然嗚字耐味。杜牧之遣興詩,浮生長忽忽,
兒小且嗚嗚。
拊嗚原是兩件事,我想《世說》作嗚是對的,《晉書》後出,又是官書,故
改作較雅馴的拊字罷了。查世俗頂有勢力的《康熙字典》和商務《辭源》,
嗚字下的確除嗚嗚等以外沒有他訓,但欠部裡有一個■字,《字典》引《說
文》雲,一曰口相就也。案《說文解字》八篇下雲:
&ldo;■,心有所惡若吐也,從欠,烏聲。一曰■■,口相就也。(段注,
謂口與口相就也。)■,■■也,從欠,■聲。■,俗■,從口從就。&rdo;《辭
源續編》始出一■字,引《說文》為訓,而噈字始終不見,我把正續編口部
從十一畫至十三畫反覆查過,終於沒有找到這個字。查《廣韻》噈下去,■
噈,口相就也,《玉篇》噈下雲,嗚噈也。到這裡,口旁的嗚字已替代了欠
旁的字,雖然正式當然是連用,但後來大抵單用也可以了。這裡說後來,其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