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生,民國初尚存。古劍老人求像未能真與遍,此殆不能免,如姚長子本鄉曲
窮民,死於寇難,豈能有遺像可得哉。光緒戊子山陰陳氏重刊此書於湖北,
改竄失真,殊不足取,唯影象尚可看耳。民國七年王子餘以鉛字重印,文字
一仍陶庵之舊,且收錄平景孫李越縵二家校語,甚為有益,像用銅板,令李
元昉縮小摹寫,不脫真容氣味,殊不可耐,王君亦是有識者,何以乃有此失
也。十二年又印三板,校正誤字外,並加入李越縵跋及朱端侯校勘語,唯銅
板則愈益模胡矣。
宗子著作,此外寒齋所得有:《夢憶》八卷,乾隆甲寅又道光壬午巾箱
本,均王見大所刻,粵雅堂重刊本,&ldo;硯雲甲編&rdo;一卷本。《西湖夢尋》五
卷,康熙丁酉本,光緒丁氏重刊本。《古今義烈傳》八卷,天啟年刊,惜有
一卷抄配。《史闕》十五卷,道光甲申鄭氏刊本。《瑯嬛文集》六卷,光緒
丁丑王氏刊本。《瑯嬛詩集》不分卷二冊,光緒辛丑虞山周氏抄本。《評東
坡和陶詩》一冊,漢陽朱氏抄本,署戊子冬,胤字缺筆,當是乾隆之三十三
年,後附宗子補和二十四首,書眉亦有評語,或是王白嶽等人手筆耶。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書房一角》
會稽風俗賦1
王梅溪著《會稽三賦》,&ldo;風俗&rdo;一篇最為詳贍。周世則作注,引證古
籍,疏山川人物之本事,已至精核。史鑄更為補註,則文章典實悉表而出之,
尤便初學之誦習矣。明南逢吉所注,多采舊本,而更淺顯;有上虞尹壇、山
陰周炳曾兩增注本,實無所異,疑南注本來如是也。湖海樓刻周、史注,會
稽章氏刻南、尹注,皆頗佳;唯今陳板聞已毀,章板亦不知存否。《三賦》
一書,唯於舊書肆中偶一遇之,已鮮新本可得;尺木堂刊本雖粗,今亦少見
矣。陶篁村《廣會稽風俗賦》,補闕續短,不愧虞仲翔之於朱對。唯本無單
行,今《泊鷗山房集》又復不可多見,殊有淹沒之懼。如得方聞之士為之疏
證,刊印行世,于越中文獻,當至有裨益也。
□1915年
3月刊《紹興教育雜誌》5期,署名啟明
□未收入自編文集
1《讀書雜錄》之一。
題會稽三賦
《會稽三賦》為越中一重要文獻,誠如陳春氏所云,吾郡人家置一編,
只可惜寒齋所收不多,亦無珍本耳。此章石卿刊本,系鄉人所刻,且字大疏
朗可喜,較惜陰軒刻尤便於觀覽,惟原本有陶歇庵序,南姜泉後序,今乃悉
不存,未審何故,豈或偶脫落耶。(四月二十七日記)
案《會稽三賦注》通行有兩本。甲一卷本,宋周世則史鑄注,有史序,
蕭山陳氏山陰杜氏均有重刊本。乙四卷本,明南逢吉尹壇注,有南跋,凌弘
憲陶望齡序,天啟中吳興淩氏刊朱墨印本。此本因有歇庵眉批及總評,頗為
周鄭堂不滿,惟此後好些刻本從此出,惜陰軒本即是而刪凌序,章氏本則並
去陶序,雖曰漸就雅正,而別無題記說明其來源與變革。刻書固是好事,而
未免缺少誠實,近於市人所為,稍可惜耳。(三十二年秋分前日,雨中附記。)
□1938年
7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