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德里之戰(第1/2 頁)
在夜幕的掩護下,三路漢軍悄無聲息地逼近了國境內的英印聯軍,他們的目標是要將這支侵略者徹底困在包圍圈中。
與此同時,英軍的軍官們卻沉浸在夜夜笙歌的歡愉之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
然而,溥芸的心中卻隱隱感到了不安。他發現最近幾天,不僅商旅不見蹤影,連陌生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異常的寂靜讓他意識到,他們可能已經被敵人牢牢地圍困住了。急忙前往尋找英國軍官商議對策,但還未等到達營帳,一陣尖銳的炮彈呼嘯聲劃破了夜空,張苞率領的大軍如洪水般洶湧而來。
印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瞬間失去了鬥志。
他們慌亂地放棄了前沿陣地,爭先恐後地向後撤退。
就在這時,雲南孫白兩大家族的土兵如同幽靈一般從山谷中殺出,他們猛烈地衝擊著印軍的後撤隊伍,使得本就混亂的印軍更加狼狽不堪。
溥芸見狀,果斷地帶領先鋒部隊沿著事先探明的小路向南逃竄。
漢軍見印軍逃跑得飛快,自然不甘落後,緊追不捨。
後方的重炮營因為敵軍的迅速撤退而失去了發揮作用的機會,張苞便命令大軍以連排為單位,分散追擊印軍。
經過幾日的休整,漢軍計程車氣和體力都達到了頂峰。士兵們個個奮不顧身,爭相抓捕俘虜。在追擊過程中,漢軍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戰績。
有兩名士兵相互配合,巧妙地欺騙了敵人,結果竟俘獲了一百多名俘虜。
還有三名掉隊計程車兵,他們組成戰鬥小組,不僅殲敵近百名,甚至還抓獲了一名英國軍官。
在這場混亂的戰鬥中,聯軍中的最高軍事長官達爾利少將也不幸被漢軍的迫擊炮擊中,當場陣亡。
剩餘的三百名印軍在逃入印度境內後,又被緬甸軍包圍,最終不得不繳械投降。
面對國境線,張苞謹慎的向韓林發電報,詢問意見。韓林回覆:“由你任聯軍總指揮,繼續追擊溥芸,打擊印軍。沿途攻擊不丹、尼泊爾,迫其向大漢臣服,繼而向西攻克印度首都德里。”
張苞接到皇帝的命令,心中激動不已。他想起了唐朝時期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壯舉。
如今這份榮耀和責任落在了自己肩上,他決心要在這場戰役中打出輝煌,讓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他立刻整頓軍隊,調配重炮、火箭炮等重型武器,準備長途跋涉,深入敵境。
張苞深知此行路途遙遠,一旦出征,將很難再得到皇帝的直接支援,因此他告誡全軍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有絲毫大意。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在得知入侵西藏的計劃失敗,並且印度本土遭到漢軍反擊的訊息後。
維多利亞女王立即透過外交渠道,向大漢帝國發出嚴厲的抗議,指責漢軍的“野蠻行徑”,並要求其立即撤軍並賠償英國及印度的損失。
面對英國的指控,大漢帝國的外交部長曾紀澤毫不退讓,他列舉了一系列證據,證明是印軍首先侵入大漢領土,漢軍只是出於自衛進行了必要的反擊。
他還質問印度政府為何要窩藏大漢的叛臣溥芸,並明確表示,除非印度交出此人,否則漢軍不會撤回。
在外交舞臺上,曾紀澤還向歐洲各國闡明瞭大漢帝國的外交立場和政策。
在當時世界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未直接參戰的大漢帝國,
其在亞洲的戰略行動也能夠有效牽制英國的力量,這對於同盟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援。因此,大漢的立場受到了同盟國的熱烈歡迎。
然而,英國的盟友法國和沙俄則站在了英國一邊,他們對大漢的所謂“侵略行為”表示強烈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