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五萬人中,除了留守威都,以及鎮守益州備要地的兵力之外,能用於漢中作戰的機動兵力,其實最多十萬。
至於這十萬人的戰鬥力,又分為三個梯次,第一梯隊乃是追隨劉備入川的荊州兵,這些兵士最為忠心,訓練最有素,又多是經歷過戰陣的老兵,其戰鬥力只比曹操的中原兵稍遜一籌,這一梯隊的兵力,當在兩萬人左右。
這第二梯隊,自然便是得蜀之後整編的益州兵,人數約在七萬人左右,這益州兵雖眾,但自劉璋時代起戰鬥力就差得離譜,劉備得蜀之後,雖經過兩三年的訓練,但戰鬥力比之荊州兵還是稍差一個檔次。
最後一個梯隊自然便是攻取漢中之後,所收取的漢中兵了,人數約在兩萬左右,被劉備收編還不到半年,戰鬥力自然更是遠遜於曹操的中原軍,基本不堪重用。
因此,這一次的漢中之戰,劉備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荊州兵與益州兵所組成的近九萬人的混合兵團,要對付十五萬曹操最精銳的中原軍,光從兵力上的對比來看,顯然是處於劣勢的。
方紹忙道:“但不知此番來犯,大王準備以怎樣的部署來應對曹軍。”
馬良道:“大王與兩位軍師,以及孝直商議之後,一致認為曹操兵鋒甚利,與之做正面對抗實非明智,故而大王決定據守斜谷南口各處險要,堅守不出,使曹軍受秦嶺千里運糧之苦,等其糧草不濟,士氣衰敗之時,再以逸待勞發起反擊。”
徐庶點頭表示讚許,道:“斜谷道五百餘里長,再加上去往長安的距離,千里運糧也不為過,看來那些關中的民夫有得苦受了。嗯,大王這一招以逸待勞之策甚得兵法之妙呀。”
曾經的歷史中,劉備斬夏侯淵,攻取漢中之後,曹操亦是率大軍前來決戰,而劉備也是選擇將曹操放入秦嶺,然後據險堅守不戰,曹操兵糧不濟之下,只得退出漢中。
由關中攻打漢中,走斜谷道固然距離比走隴右要近許多,但穀道艱險難走,運糧問題確實是最大的難題。而劉備軍有漢中之糧就近可資,又可從近在咫尺的益州大後方運糧到前線,糧食供應自然不成問題。看來,劉備就是打算以己之長,對敵之短,與曹操打一場資源消耗戰了。
於是,方紹也表示了對漢中之戰戰略的贊同。
馬良接著道:“漢中王的意思是,關將軍此番北攻襄陽,只屬於區域性戰場的牽制戰,對於東吳方面,還當不可放鬆警惕。所以漢中王特令徐元直將軍鎮守陸口,不可輕動,調任霍仲邈為長沙太守,蔣公琰為荊州治中,領江夏太守,鎮守此三地,確保東線之安全。而以趙子龍將軍,定國少將為將軍,中正為謀主,以及我與文偉,均跟隨關將軍北攻襄陽。”
方紹一聽這安排,便知必然是諸葛亮的意思了,徐庶是他的同窗好友,諸葛亮自深知其能力,以之鎮陸口必是萬無一失。而趙雲與關羽親如兄弟,關平又是他兒子,方紹自己與關羽父子,以及趙雲的關係都不錯,以他們四人集團北攻襄陽,必然也能默契配合。
方紹心潮漸漸澎湃起來,他知道,自己期待以久的這場爭奪天下的大戰,終於要拉開戰幕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警告
自劉備入蜀至今,關羽鎮守荊州已近四年,四年的時間裡,除了前一次與東吳之戰外,再沒有立過可觀的功勳,而且那一戰還有一萬的益州兵前來分了功勞。
而這四年間,魏延、劉封等年輕的將領們,隨著劉備取益州,下漢中,建功無數,一個個蹭蹭的向上竄,就連那老朽黃忠,竟也能立下取漢中之頭功!
關羽坐鎮荊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閒得是蛋疼啊。
方今聽聞漢中王親自下令,要他北征襄陽,關羽的鬥志不用馬良多鼓動,一下子就達到了最高點。
於是,他拍案而起,豪然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