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頁)
得益州,正當以仁德感化士民,如果嚴以用法,會不會失卻人心呢?”
諸葛殼搖頭道:“主公此言差矣。先前益州內鬥不休,皆因劉璋闇弱,對那些±人以高位拉攏,那些人權高位重之後,反而更加的放肆。以仁德厚恩待之,厚到無可再厚之時,這些人習以為常,反為不滿。造成這般局面,皆乃劉璋威刑不肅之故,主公不可不察。“諸葛亮三言兩語,把益州先前的混亂局面說到了根子上,接著他又向方紹使了個眼色。
方紹會意,也道:“軍師言之有理,所以主公治蜀,必當以法為先,做到賞罰分明,那些得到加官封賞之輩,方才會感恩,而那些驕縱之輩也會心存畏懼,不敢肆意。如此恩威並濟,上下有節,方為治蜀之道啊。”
這師徒人一番話,只將劉備聽得如醍醐灌頂一般,終於是豁然開朗,拍案叫道:“不錯,不錯,正是這個道理,治蜀之道,自當依法。就請軍師辛苦一些,儘速擬定一套刑律吧。”
諸葛亮笑道:“主公放心,亮在荊州時已擬定了不少草案,只須再完善一些便可釋出施行。”
當他主臣二人定下用法治蜀的大政方針時,方紹卻在旁小心翼翼的提醒道:“主公,軍師,以法治蜀自然是不錯,但所謂法理不外人情,只怕對於一些特殊的人,還當法外開恩呀。”
那二人怔了一下,須臾,劉備忽然省醒,嘆道:“中正暗指之人,應該就是孝直吧。”
方紹指的就是法正,這位在益州當了十多年小縣令的一代奇才,如今升任為蜀郡太守之後,用一個不好聽的詞來形容,可謂是“小人得志”啊,用中性點的詞來形說,便叫作睚齜必報,好點形容的話,勉強可以叫作”以怨報怨”。
自諸葛亮入蜀前的這幾個月間,身在成都得罪過法正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可叫一個慘,殺的被殺,人牢的入牢,短時間內被打擊報復者競有過百。看來法正這十幾年所受到的壓抑之氣確實是不小,他這回揚眉吐氣了,定是要好好出一口噁心。
方紹卻沒有明說,只是笑而不言。
劉備便與諸葛亮道:“軍師有所不知,孝直自任蜀郡太守之後,對一些得罪過他的益州士吏頗不留情,我幾次三番想制止他,但實在又開不了這個口呀。”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其實主公大可不必為之憂慮,亮倒以為,這其實不失為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呢。”
那二人同時一愣,方紹也有點搞不明白了,疑道:“軍師意思,無非是向外人展示主公對孝直的寵愛,以顯示主公厚待有功之臣的決心,但又何謂兩全其美呢?”
諸葛亮微笑道:”主公身在荊州之時,北畏曹操,東憚孫權,日夜坐臥不安,若非孝直之功,焉有今日之勢,今日讓孝直稍洩一下心頭積怨又有何妨,這自然能顯得出主公的善待功臣之心。不過,這也只是其一,要知劉璋在時的益州形勢,乃是益州士人佔優,東州士人嚴重受壓制,這與主公的治蜀大略自然是不相符的。所以,主公不妨藉著縱容孝直以及東州士人報復的機會,假他們的手將益州士人打壓下去,待益州士人的勢力被削弱之時,主公到時再站出來對他們予以籠絡撫慰,他們對主公豈不是感恩戴德?這正是亮所說的兩全其美也。”
“我怎麼就沒想到了,孔明哦,你可真是玩政治的天才哦,學生我佩服死你了。“方紹聽罷諸葛亮洋洋灑灑一番話,不禁是茅塞頓開,先前看到歷史上劉備縱容法正肆意報仇時,方紹只推測出了前一條用意,但諸葛亮所說的借其之手打擊益州士人,還真是沒想到。
看來,益州的關係實在是複雜的很暱,自己出使在先,又足艮著劉備先到益州數月,卻不及諸葛亮千里之外的分析謀劃,這方面的能力,只怕以後還得慢慢向他的師父學習才是。
“還是軍師想得周到。”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