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中場休息(第1/2 頁)
在風帆戰艦時代,兩艘船你追我趕的在大海上拼殺,過程有句民間諺語來形容,那就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由於艦炮安裝在側舷,而且幾乎沒有左右射界,想瞄準光追上不成,還得大致上並排行駛。然後對方一轉向,留給炮手的時間也就兩三輪炮擊,為了不拉開距離,後面追的船也得跟著轉向,然後繼續追。
而在全速航行時船身的起伏相當大,再遇上海況不是很平靜,向幾百米外同樣高速行駛且不停起伏的船隻射擊,命中機率頂多是個位數。
往往追上幾個小時不見得能命中幾發炮彈,如果沒擊中帆索和靠近水線的部位,對船隻的航行就造不成任何影響,等於白乾。等到天色一暗,對方隨便變換個航向就很容易擺脫。
那是不是洪濤下錯命令了呢?真沒有,他是經過全面衡量才做出的決定。現在英國艦隊已經失去戰鬥力了,正在四散逃跑。
如果主力艦隊掉頭南下去和分艦隊夾擊西班牙艦隊,那英國艦隊剩餘的船隻就沒人管了,大部分都能安全返回歐洲。
反觀西班牙艦隊的規模,幾乎是英國艦隊的兩倍,用一下午的時間照樣消滅不了幾艘。如果也和英國艦隊一樣炸了窩四散奔逃,等天色一黑同樣是無法有效追殺。
與其兩邊都吃不掉,不如先可著英國艦隊揍,能幹沉多少算多少。古人說的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要不出意外,這一仗就能讓英國人的海上實力大大減弱,痛徹心扉,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
至於說西班牙人,開戰之前不是和燕不死交待清楚了,儘量將其往南緯40度以南海域引。假如西班牙人不慎著了道,算是運氣好撈上了。就算西班牙人不上當,也沒什麼損失。
趁著夜色,主力艦隊和分艦隊會向更北的匯合點進發,天亮之後會繼續搜尋附近海域,保不齊能發現西班牙艦隊北上的蹤跡,依舊有機會繼續糾纏一白天。
這就是將與帥的區別,將領只會盯著眼前的戰局做選擇,而帥則要全盤把握統籌分析得失,有時候甚至要把不同戰場聯絡在一起思考結果。
被旗艦追趕的是艘排水量400噸左右、具有兩層火炮甲板的三桅女王船,在剛才的海戰中幾乎沒受到什麼傷害,建造年代可能也比較短,效能還是不錯的,所以追起來不太容易。
但是這艘船的艦長犯了個經驗主義錯誤,他透過帆型判斷秦級戰艦不擅長逆風航行,於是選擇了向西逃跑。結果很快就被追上了,在不到三百米的距離上捱了至少兩枚炮彈。
這時它的艦長又犯了第二個錯誤,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判斷,認為能在順風狀態下跑贏,然後開始逆風轉向,降下了多一半風帆。
趁著敵人失速的間隙,賽特爾指揮著旗艦從船尾方向靠了過去,逼近到二百左右來了三輪炮擊。效果嘛……真不咋地,只命中了一枚炮彈。
但就是這枚炮彈左右了上百名水手的命運,這艘大帆船的尾舵被炮彈打壞了,無法調整方向,只能依靠帆具勉強行駛。
經過幾番折騰,又捱了好幾枚炮彈,眼見逃脫無望,英國艦長只能下令降下所有風帆投降。
此時按照歐洲人的習慣,獲勝者會派水手登船,將敵人全部關進底艙。但秦級戰艦的人員配置沒那麼多冗餘,無法抽調出足夠的人手去操作一艘不太熟悉還受了傷的大帆船。
那是不是就要放棄這艘船呢?海軍將領的回答是不!無論對方的船隻是否可以當做戰艦使用,只要能弄回去,修理修理賣給商人也是一大筆收入。
於是他們透過長期摸索總結出來一套俘獲對方船隻的辦法,實施起來也很簡單。讓投降的水手把前後兩根桅杆上的帆索全部砍斷,只剩下主桅的風帆做為動力,跟著一起返回港口。
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