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領悟刑偵精髓(第1/2 頁)
縣局培訓班的學習內容分三部分:第一,理論學習,學習各種法律法規,紀律作風。第二,各種警務實戰技能的培訓。第三,相關案例解剖分析。
所有的培訓,韋鴻宇都能夠輕鬆應對。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相關案例的學習。
這一天,來的教員是縣局刑警隊大隊長張衛東。
張隊長上來就開門見山:“我今天來給大家講兩個案例,一個請求。如果大家能夠把我講的記在心裡我會非常高興。”
“但如果你只是作為一個故事聽一聽,我也沒什麼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大家都知道我是刑警,所以三句話不離本行,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兩個刑事案件的案例。”
“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明白我給大家講的目的和意義。”
“我經常強調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要心細如髮,不要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尤其是命案,因為這關乎到個人的生死存亡, 絕對不能搞成冤假錯案。”
張隊長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我給大家講一個很多年前的案例。
那時候還沒有網路,通訊也不發達。有一個殺人犯,內地的,跑到了蒙區一個偏遠的地方躲了起來。
他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這一躲就是很多年。
後來改革開放了,這傢伙竟然抓住了機會,混得風生水起,成為了當地最先富起來的人。有了錢,朋友就多了,有一天,他閒來無事,就去了刑警隊找一個警察朋友閒聊。
兩人關係特別好,聊天的時候,這個傢伙無意中看到了刑警朋友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一堆通緝令。
不知道他當時出於什麼心理,就指著通緝令說了一句:“你們的通緝令不全吶。就這麼一句話,被另外一個將要退休的老刑警聽到了。”
老刑警啥也沒說,頭都沒抬,但你們猜怎麼著?經過老刑警長時間的內查外調,說這句話的這個傢伙最終被抓了。
第二個案例是這樣的:
有一天我們接到了一個人的報警電話,他在電話中告訴我們說他發現他的鄰居死了。
我們趕到現場,發現一名大約三十歲左右的女性死者劉某死在了自己臥室的床上,頸部有明顯的掐痕。
在查監控的過程中發現死者劉某的相好王某當晚來過她這裡,抓過來一問,他就交代了。
兩個人都有家庭,但是劉某一直糾纏著王某,王某為了避免她再繼續糾纏自己,就給她買了這套房子。但沒想到劉某得寸進尺更加不放過他,所以當晚在爭吵之後王某失手掐死了劉某。
案件很簡單,我們就準備結案了。
可是在屍檢的過程中,我們局的女法醫百荷同志發現了一處疑點:死者劉某頸部上的掐痕與兇手王某的手指長度明顯不符,換句話說,可能另有兇手。
我們只好又回到現場進行補充偵查。結果在死者臥室的窗戶上發現了輕微的撬動過的痕跡,根據這一線索,我們鎖定了小偷張某,他也是死者劉某的丈夫,沒有固定職業,以偷為生。
據他交代,他早就發現了自己老婆和王某的姦情。當晚他是想來捉姦的,但當他發現王某隻是將劉某掐暈了過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掐死了自己的老婆劉某,意圖嫁禍給王某。
張隊長停頓了一下,看著面前認真聆聽的輔警們,繼續說道:“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刑偵工作有時候就是需要這種敏銳的洞察力和不懈的追查精神。一句話、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
所以,大家在日常的警務工作中,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和分析,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我們絕對不能看輕自己: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名基層派出所的輔助警員,沒有執法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