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法家為體,儒家為用(第2/2 頁)
沉浸於自己的理論體系中,而孔子與其弟子則不同,他們周遊列國,廣泛汲取各種思想精華,並根據統治者的需求和時代變遷做出相應調整。
這種靈活性和包容性,使得儒家思想能夠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
朝堂之上,雲風的話音未落,便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簡直是胡言亂語!”
“這是對聖人的侮辱!”
“妖言惑眾,其心可誅!”
……
憤怒的斥責聲再次此起彼伏,保守的儒生們紛紛出言反駁,他們認為雲風所言是對儒家思想的褻瀆。
擺明了就在說儒家是群投機分子,是群隨風倒而又慕強的牆頭草。
“諸位稍安勿躁,且聽我說完。我並非在貶低儒家,反而是在讚揚他們的智慧。
孔子與其弟子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恰恰說明了他們具備極高的政治覺悟和應變能力。
他們識時務,懂得順應歷史潮流,這正是儒家思想得以傳承千年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那些固步自封、墨守成規的學派,又怎能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呢?”
當然,雲風心裡想的卻是儒家那群人說的好聽一點,他們那叫識時務,說的不好聽一點,他們就是那牆頭草!
雲風的這番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
有人贊同他的觀點,認為儒家思想的確需要與時俱進;當然也有人堅決反對,認為這是對儒家傳統的背叛。
皇帝坐在龍椅上,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看著朝堂上激烈的辯論,心中卻是暗流湧動。
對於雲風提出的儒家新思想,他既感到驚訝無比,雲風的聲音雖然稚嫩,但是說的倒也不無道理。
作為一國之君,皇帝深知治理國家的艱難。
他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發展的思想體系。
而云風此時提出的“法家為體,儒家為用”的觀點,無疑給他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但是,單單這樣蒼白的話語,並不能改變皇帝對儒家的討厭!
皇帝沉聲吐出兩個字
“再議!”
隨著“再議”的命令下達,朝堂上的風雲再次變幻。
當然,這跟雲風關係不大,他準備回家補覺!
同時再抽空看看匠作坊有沒有新的進度!
至於事情的後續發展,他並不是太關注,是皇帝讓他說的,又不是他想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