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青州論策(第1/2 頁)
新的難題,擺在了張安面前。
張安神色凝重地看著諸位幕僚,荀彧正襟危坐,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賈詡輕撫長鬚,眼神中透著狡黠與睿智。
郭嘉則是一臉悠然,可那微微晃動的身軀卻也難掩其內心的活躍思緒。
糜竺面帶關切,畢竟這關乎青州的重大抉擇;而岳父蔡邕的徒弟顧雍,雖年紀尚輕,卻也沉穩有加,神色平靜地等待著眾人的討論。
張安緩緩開口,打破了屋內的寂靜:“獻帝已逃出昇天,我青州是否出兵相迎,還請諸位定奪。此乃關乎青州未來走向之大事,務必慎之又慎。”
荀彧率先發言,他雙手抱拳,恭敬地說道:“主公,迎獻帝之舉,有利有弊。利者,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地擴充勢力,招攬天下賢才,使我青州站在大義之端。然,弊處亦不可小覷,迎帝則意味著將成為眾矢之的,各方諸侯皆會虎視眈眈,我青州或陷入四面受敵之境。”
賈詡微微點頭,接著道:“文若所言甚是。不過,若能巧妙周旋,利用天子之威,平衡各方勢力,亦不失為一步妙棋。只是這其中分寸極難拿捏,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
郭嘉卻輕輕一笑:“主公,在我看來,亂世之中,實力為尊。雖迎帝可獲大義之名,但若無足夠實力護佑,亦是枉然。我青州可先壯大自身,待兵強馬壯之時,再做打算也不遲。何必急於一時,陷入這未知的險局之中。”
糜竺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我青州一向以忠義為本,若棄天子於不顧,恐失民心,有損我青州聲譽。且迎帝之後,或可與其他忠於漢室的勢力聯合,共抗強敵。”
顧雍則恭敬地拱手行禮:“主公,學生以為,可先派人探聽各方諸侯動向,再結合我青州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若決定出兵,亦需制定詳盡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
張安靜靜地聽著眾人的分析,心中思緒如麻。
每一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而他深知,這一抉擇將徹底改變青州的命運,無論是走向輝煌的巔峰,還是陷入無盡的深淵,皆在一念之間。
隨後,張安試探的開口:“若,我們出兵表面迎接漢帝,實則送去徐州劉備處,如何?一來,可以堵住悠悠眾人之口,我青州此舉既彰顯了對漢室的忠心,又未將天子攬於自身,可免落人口實,成為眾矢之的。”
“二來,劉備自詡漢室宗親,又是謙謙君子,素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將天子安置於他處,可防止有心人利用漢帝做文章,陷我等於不義。”
“再者,如此一來,我們和徐州結成攻守同盟,徐州得天子大義之名,其勢力亦能有所增益,必對我青州心懷感激,而我青州也可藉助徐州之力,在這亂世之中多一份助力。”
“再外連幽州公孫瓚與揚州的孫堅,此四家皆與漢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若能結成攻守同盟,則可在這諸侯紛爭的局面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進可攻,退可守,於各方博弈之間佔據一席之地,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荀彧聽聞,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主公此計雖看似巧妙,然亦有諸多隱患。劉備此人,雖有仁義之名,但其志不小,將天子送去徐州,無異於養虎為患。且公孫瓚與孫堅,二人性格迥異,公孫瓚剛愎自用,孫堅則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此同盟能否長久穩固,實難定論。一旦其中一方生變,或被他人離間,恐會使我等陷入極為不利之境。”
賈詡輕輕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主公此策頗具創意。不過,正如文若所言,同盟之事變數頗多。”
“但倘若我們能在其中巧妙周旋,掌控局勢,亦能將風險降至最低。比如,在與徐州的合作中,暗中安插人手,密切監視劉備動向;對於公孫瓚和孫堅,可利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