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何叔儘可放心!(第2/2 頁)
“對不起,對不起!”小當連連道歉。
此時的她,已經忘記了,這玉蟬不過是一件贗品。
“哎,玉不過手的道理,你都不懂啊!”何曉連連搖頭。
“何謂玉不過手?”小當為了緩解氣氛,連忙問道。
“阿姨!”何強的語氣有些重,“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玉器易碎,所以交接的時候,都是放置在靜處自取,以免發生糾紛!”
“對不起,是我的錯!”小當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可以再生復活。
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何強解釋道。
“那這枚玉蟬是什麼時期的物品啊?”何曉又問道。
“從形制看,商周時期之前,更加質樸抽象,且多為薄片狀。
而南北朝後,玉器細部寫實味道加重,更加形象。
明代陰線刻得很密,在蟬的反面採用單撤刀法,使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增加立體感。
腹部的皮紋從頸部開始,而前幾個時代玉蟬的皮紋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而清代玉蟬是寫真手法與仿古紋飾同用,用料講究,紋飾分佈稀疏明朗,線條多用陽紋線來雕刻。
而這枚玉蟬是橢圓形,形象質樸,從這點看,當為漢代至南北朝之間。
從材料看,舊石器時代,多為綠松石之屬。
商周之後,有羊脂玉、獨山玉等材質。
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
嗯,新疆白玉、青玉,現在都叫和田玉!
南北朝時由於戰亂,玉料來源困難,多數是滑石刻成。
唐代極少用玉器陪葬,宋代的玉蟬多作為佩飾,很顯然,這不是這兩個時期的。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
這枚玉蟬是羊脂玉,從這一點看,也應當是漢代的。”
“為什麼不是三國、魏晉時期的?”
“三國、魏晉時期戰亂不斷,特別是東晉以後,幾乎見不到玉蟬了,這個時期可以忽略掉!”
“哦,原來如此!”何曉點了點頭。
“漢代玉蟬造型規整,線條簡單,變化較少。
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
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這些都對得上!”
“那,這枚玉蟬得多少錢啊?”小當又問道。
這事關她的提成,那自然想噪點知道啊!
“漢羊脂玉蟬,屬於陪葬品,數量本就不多。而這類玉器能流傳出來,必須得有專人挖掘才行,對吧?”
“不錯,只有皇族才能隨葬,還得盜墓。。。不是,這不會是贓物吧?”小當突然又緊張起來。
“這個可以放心!”何強笑道:“這枚玉蟬灰撲撲的,正是出土時間比較長才包的漿。
依我拙見,這枚玉蟬的出土時間,最晚也是明代了,何叔儘可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