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第1/4 頁)
二十五條,乃刪減歸併定為二十一條。外海六營,以次巡哨。內洋五營,分定汛界。裡河五營,分定汛界。淞南營、淞北營、太湖左營、太湖右營酌增戰船。水師營所遺陸汛,移並留防。京口三營陸汛砲堤,分別管轄。改定轄營,及留設守備,要汛多留陸兵。定將弁處分則例。規定各營船數。酌定外委員數。酌定裁缺薪糧。營官建衙署地方,各營座船之數,官兵額定數目,書吏名數,雨蓬旗幟等費,官兵糧額,各船酌用槍砲數目,各船酌用火藥槍砲彈,綜計餉項之數,下所司核議行之。十一年,丁寶楨調撥福建省所制安瀾兵輪赴山東洋麵巡緝。瑞麟調撥福建省小號兵輪赴奉天海口巡緝。
光緒四年,裁去廣東輪拖巡船水勇二千三百餘人。五年,以各省舉辦水師,奉天、直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次第駐泊兵輪,編制水師,而沿海各省形勢不同,操法未能一律,吳淞口為南北海疆適中之地,乃命江南提督李朝斌為外海兵輪統領,督率各省大小兵輪,定期在吳淞口會操。六年,以新置蚊砲船便利合用,續向外洋購置數十艘,募福建、廣東沿海精壯之民為水師,分屯北洋各海口。七年,以奉天旅順口原有旗營,艇船朽壞,弁兵疲弱,悉行裁汰,歸陸師巡防,別以快砲防海。時丁汝昌由英國率戰艦回國,為中國水軍航外海之始,乃擢丁汝昌為水師提督。
八年,以江南形勢,先海後江,朝議擬以長江水師提督駐吳淞口,狼山、福山、崇明三鎮標隸之,以江南提督移駐淮、徐,改福建水師提督為閩浙水師提督。尋左宗棠、彭玉麟議覆,以海防不外戰守二端,戰宜厚集兵力,守宜因勢設險,仍循舊制為宜。福建水師自裁兵加餉後,實存水師六千九百餘人,旗營水師三百餘人,各營拖罾、龍艚、快艇等大小戰船實存四十艘,臺灣、澎湖戰船六艘,大小兵輪十艘,宜聯合浙江省水師會操,官制則仍循其舊。
九年,以廣東內河之肇慶河面縣長六百餘裡,僅有小巡船二十餘艘,不敷分佈,九龍洋麵水淺,大船難於行駛,乃於二處各增設淺水兵輪船。十年,試造尖底舢板船,分佈海口。旋以船質弱小,罷之。十一年,彭玉麟以海防日亟,議設水師總統於吳淞,分設二鎮:一駐直隸大沽,凡盛京、直隸、山東、江南各海口戰船隸之;一駐福建廈門,凡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各海口戰船隸之。兩鎮每年周巡海口,會哨於吳淞。是為南北洋水師建議之始。十二年,議裁減浙江沿海水師。旋浙撫劉秉璋以舊額戰船二百五十餘艘,粵寇亂後,購造不及半數。光緒八年,裁水師船十三艘,停修舊船三艘,已符裁兵三成之數。惟巡洋之紅單船十一艘,不在額設裁減之例。十四年,因臺灣疆土日闢,改安平水師副將為臺東陸路副將,改鹿港遊擊為安平水師遊擊,任新設地方鎮守之職。十五年,以福建內河水師砲船舊額共九十八艘,頻年裁撤,實存三十艘。每船配置水師六人,專任巡緝內洋。十六年,調撥福建海壇水師駐防福清縣屬,以靖海盜。十七年,於湖南選鋒水師中、前、後、左、右營內,撥一千六百餘人,分防省城及嶽州等處,撥長勝、毅安水師四百餘人,分防辰州、沅州、常德等處,撥澄湘水師三百餘人,分防衡州等處,以專責成。是年,因奉天遼河下游舊有巡船,上游則僅有陸隊兼巡,未有水師。乃增置長龍砲船一艘,舢板船八艘,於練軍內選撥弁勇,梭巡遼河上下及省南之洋河。
十九年,令提督黃翼升校閱長江提標五營,上江十三營,下江四營,定訓誡之規,禁陸居,戒嗜好,勤練藝,屏虛文,不得蹈綠營之習,日久玩生。閩、浙疆臣會議,以浙江省有元凱、超武二兵輪,福建省有伏波、琛航、靖遠三兵輪,與沿海水師協力緝捕。而浙省水師船自裁減後,僅存五十餘艘,閩省自馬江戰後,僅存艇船二十九艘,乃在寧波海口賃用紅單等船八艘,酌撥弁兵,以靖海盜。二十四年,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