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2/4 頁)
陽、攸、安化、邵陽、新化、武岡、巴陵、平江、臨湘、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十七州縣行戶,共徵稅銀二百四十兩。陝、甘發西寧、甘州、莊浪三茶司,而西安、鳳翔、漢中、同州、榆林、延安、寧夏七府及神木�亦分銷焉。每引納官茶五十斤,餘五十斤由商運售作本。每百斤為十篦,每篦二封,共徵本色茶十三萬六千四百八十篦。改折之年,每封徵折銀三錢。其原不交茶者,則徵價銀共五千七百三十兩有奇。亦有不設引,止於本地行銷者,由各園戶納課,共徵銀五百三十兩有奇。四川有腹引、邊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內地,邊引行邊地,土引行土司。而邊引又分三道,其行銷打箭爐者,曰南路邊引;行銷松潘�者,曰西路邊引;行銷邛州者,曰邛州邊引。皆納課稅,共課銀萬四千三百四十兩,稅銀四萬九千一百七十兩,各有奇。雲南徵稅銀九百六十兩。貴州課稅銀六十餘兩。凡請引於部,例收紙價,每道以三釐三毫為率。盛京、直隸、河南、山東、山西、福建、廣東、廣西均不頒引,故無課。惟茶商到境,由經過關口輸稅,或略收落地稅,附關稅造銷,或匯入雜稅報部。此嘉慶前行茶事例也。
厥後泰西諸國通商,茶務因之一變。其市場大者有三:曰漢口,曰上海,曰福州。漢口之茶,來自湖南、江西、安徽,合本省所產,溯漢水以運於河南、陝西、青海、新疆。其輸至俄羅斯者,皆磚茶也。上海之茶尤盛,自本省所產外,多有湖廣、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諸茶。江西、安徽紅綠茶多售於歐、美各國。浙江紹興茶輸至美利堅,寧波茶輸至日本。福州紅茶多輸至美洲及南洋群島。此三市場外,又有廣州、天津、芝罘三所,洋商亦麕集焉。蓋茶之性喜燠惡寒,喜溼惡燥,又必避慓烈之風,最適於中國。泰西商務雖盛,然非其土所宜,不能不仰給於我國,用此駸駸遍及全球矣。
其業此者,有總商,有散商。領引後,行銷各有定域。亦有兼行票法者,如四川自乾隆五十二年開辦堰工茶票後,名目甚繁,然第行於產多或銷暢之區,非遍及各州縣也。惟甘商舊分東、西二櫃,東櫃多籍隸山西、陝西,西櫃則回民充之。自咸豐中回匪滋事,繼以盜賊充斥,兩櫃均無人承課。總督左宗棠勘定全省,乃奏定章程,以票代引。遴選新商採運湖茶,是曰南櫃。時領票止八百餘張。嗣定為三年一案,領票準加不準減。計自光緒十三年至二十七年,逐案加增。三十年,又於湖票外更行銷伊、塔之晉票。迄於宣統二年,茶務日盛。
茶之與鹽,辦法略相似。惟鹽為歲入大宗,故掌國計者第附於鹽而總核之。其始但有課稅,除江、浙額引由各關徵收無定額外,他省每歲多者千餘兩,少祗數百兩或數十兩。即陝、甘、四川號為邊引,亦不滿十萬金。咸豐以來,各省次第行釐,光緒十二年,福建冊報至十九萬餘兩,他省款亦漸多,未幾收數復絀。宣統三年豫算表所載,茶稅特百三十餘萬而已。
順治初元,定茶馬事例。上馬給茶篦十二,中馬給九,下馬給七。二年,差御史轄五茶馬司。時商人多越境私販,番族利其值賤,趨之若鶩。兼番僧馳驛往來,夾帶私茶出關,吏不能詰。戶部奏言:“陝西以茶易馬,明有照給金牌勘合之例。今可勿用,但定價值。至番僧所至,如官吏縱容收買私茶,聽巡按御史參究。”茶馬御史廖攀龍又言:“茶馬舊額萬一千八十八匹,崇禎三年增解二千匹,請永行蠲免。”並從之。四年,命巡視茶馬滿、漢御史各一,直隸河寶營地當張家口之西,明時鄂爾多斯部落曾於此交易茶馬,旋封閉。至是,戶部差理事官履勘,以狀聞。諭仍準互市。七年,以甘肅舊例,大引篦茶,官商均分,小引納稅三分入官,七分給商。諭嗣後各引均由部發,照大引例,以為中馬之用。又舊例大引附六十篦,小引附六十七斤。定為每茶千斤,概準附百四十斤,聽商自賣。
十三年,以甘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