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第3/4 頁)
條件,甚至連自己的實驗組都有點撐不住,也就只能四處打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許正平應該算是科研僱傭兵。
除了沒有充足的積累之外,許正平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
不到一個星期,一篇《細胞超微結構和功能》的論文就成功出籠了。
許正平不驕不躁的讓楊銳審閱了論文,簽上名字,裝入信封袋子,謙虛的道:“前期準備做得好,我這邊也挺順利的,這篇論文,你計劃發到哪裡?”
在一篇論文有通訊作者的時候,通訊作者就是老闆了,理所當然的,論文的發表,期刊社與作者的聯絡,也都掌握在通訊作者的手裡。
楊銳沒有按照慣例徵詢許正平,而是直接道:“《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可以嗎?”
這就是孫汝嶽拿到第二作者的期刊了,典型的技術應用型的期刊。
就逼格來說,《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自然是不高的,但架不住人家的影響因子不錯。
許正平挺滿足的道:“一個星期的工作,能發表到《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上自然好。”
當然好了,這也是常年影響因子3。5以上的期刊,放在地方院校,比許多副教授都厲害了,而許正平只是熬了兩個晚上而已。
“那就《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了。”楊銳在郵包上刷刷的填了地址,道:“要休息兩天,還是繼續下一個專案?”
“還有?”
“你做這個專案的時候,接下來的專案就籌備了,一環接著一環,記得嗎?”楊銳輕笑。
“你還真有這個金剛鑽?”
“那可是。”
“你專案資金申請下來了沒?”許正平皺皺眉。
“先從我的專案資金裡走。”楊銳不在乎的道。
“那這兩個專案要是申請不下來,你的資金可就填不上了。”
“沒事。”楊銳少見的大度,又道:“我這邊準備了兩個專案,一個與東大的加藤教授合作,一個是自己做,你做哪個?”
“東大的加藤教授的專案,你自己不做?”
“我還是通訊作者,你要是加入的話,咱們倆個並列第一作者。”楊銳既然參與實際工作,也就要更多的署名了。
許正平幾乎沒怎麼考慮的道:“我做合作專案。”
中外合作什麼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有額外好處的。
……
第498章 資料雲集
許正平坐在辦公室裡,一本接一本的批改著作業,表情認真而嚴肅。
不像是後世的大學,剛剛恢復高考的大學,教育環境是嚴苛中帶著溫情的。
每名學生每天都要上四節乃至六節課,一週六天甚至六天班,就要上30節,大約十五堂課,而這十五堂課,幾乎堂堂都有作業佈置。
對學生來說,每天兩三堂課的作業,自然不免要努力到深夜,也因此戲稱凌晨三點睡覺,早晨九點起床的是“九三學社”。
這樣的學習要求,自然是相當嚴苛的。
然而,學生要做作業,老師自然要批改,而且,不止是普通的講師助教要批改,副教授乃至於教授也要批改,且往往不會假他人之手。
五六十歲的老教授,甚至是兩院院士,親自批改大學生初學者狗屁不通的文章的大有人在,這即是80年代大學溫情的一面。
按道理說,大學生的作業,誰批改不是批改,然而,中國向來有大師冶學的傳統,賦閒在家的學問家教授蒙學的不在少數,且常有出色的弟子脫穎而出。
80年代也是如此,無數大學生得益於此。
但是,有人得到就會有人付出。
一堂課少則二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