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5 頁)
代人的一個先知先覺,即便不是學歷史專業出身,楊華對歷史的大趨勢還是看得很分明的。細節不用多琢磨,跟著大勢走絕對吃不了虧。
這一切自然不足為古松道。
第三卷 金甌
第五十五章 面聖
將出席大典計程車兵交給趙明堂,楊華隨著幾個勤王軍官騎著馬走了沒幾里路就來到艮嶽行宮。
大家下馬,在一群內侍的帶領下朝行宮大殿走去。大宋國的皇帝和幾個宰執正等在那裡。剛才的大祭他們已經在山上看了許久,現在正等著接見有功將士。
艮嶽山位於開封城西北,算是城中最高之處。站在上山,俯身望去,整個京城盡收眼底。到處都張燈結綵,隱約有爆竹的聲響傳來。看來,這次勝利極大地安定了開封市民的人心,終於看到了一絲春節的色彩。
據說,因為宰相李邦彥的提議,京城的宵禁也要於今日解除。這幾天晚上,開封城將舉辦為期五天的花燈表演。這讓楊華大感納悶,金兵可都還圍在城外呢,現在解除宵禁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大概是因為城中百姓和朝廷官員都認為,此次金兵圍開封也不過是圖財,未必有拼死攻城的決心。而大宋立國以來,每次對外戰爭最後都以和談給錢了事。這次也應該不會例外吧。
除了一直喊打喊殺的李綱,滿朝文武和滿城百姓都已經做好了外交談判的心理準備。
如此看來,李綱那清俊的身影都顯得特別地單薄了。
看了看走在前面行宮臺階上的李綱,楊華心中突然有些憐憫。說起來,北宋朝從建立那天開始,對外戰爭就沒斷過,打遼國、戰西夏、現在又是金人,換成其他朝代,早就打出一支鐵血的軍隊和剽悍的百姓來。可事情就這麼奇怪,直至北宋滅亡,民間都瀰漫著一股綏靖和奢靡之風。難道太富裕的生活對國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嗎?
難道真要經過這宋元的民族大廝殺,大融合,才能真正造就明初那隻橫掃漠北的大軍。毫無疑問,目前的中國正處於最黑暗的時期,似乎已經看不到光明瞭。
正亂糟糟地想著這些,突然聽到殿前值班的內侍扯著鴨公嗓子道:“尚書右丞李綱、京畿兩河宣撫使种師道……”接下來便是一長串各路將軍的名字,最後念道:“龍衛軍指揮使楊華,入殿面聖!”
眾人慌忙走進殿中,跪了一地。除了李綱和种師道二人因地位超然,神色如常外,其餘都戰戰兢兢地低著頭。
眾人都三呼萬歲,等了半天,上面才輕輕地傳來一聲:“眾卿家平身。”
大家這才大喇喇站起身來,分列兩側,等著聆聽皇帝的訓示。
可等了半天,御座上卻沒半點聲。
楊華抬頭看了半天皇帝,越發地覺得有趣,眼前這個年輕人其實長得很普通,有著一張憨厚的臉。真實歷史上所記載的欽宗趙桓本就是一個非常懦弱之人,一直得不了趙佶的歡心。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帝寶座,靠的也不過是李綱和吳敏的宮廷政變。實際上,宮廷政變自來就是一件危險萬分之事,加上金兵圍城,自登基以來,皇帝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換成任何一個人,精神上只怕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只見,此刻的皇帝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下面那群武將,目光異常複雜。甚至還帶著一絲……恐懼。
是的,是恐懼。
楊華突然想起先前大祭時從臺階上滾落的死人頭顱。那臉色也有著同樣的表情。一樣面色慘白,一樣滿眼茫然。
楊華心中一樂,又大起疑惑,皇帝害怕种師道他們?
一道閃電從心中掠過,他好象把握到什麼東西。
對,一定是這樣。
他心中吶喊,該死的,我怎麼忘記這一點了。
西軍是童貫的嫡系,雖然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