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躉��脛1H鷸�啊洞笸飯鍾ぁ貳ⅰ度妊�嗄輟返睦淇嵛耷櫬笙嗑鍛ァ�
六、彭氏兄弟獨木難支
算起來,近年香港恐怖片真正的代表人物應該是以《見鬼》系列聲名鵲起的彭氏兄弟。其實,無論《見鬼》、《見鬼2》,還是《見鬼10》,共同之處只在於講述的都是“見鬼”這一故事母題。按照影片編導的解釋,原來“見鬼”亦需特定條件,《見鬼》中的盲人李心潔由於換上了自殺而死的泰國少女“陰陽眼角膜”才頻頻見鬼;《見鬼2》裡的舒淇則因自殺和懷孕變成可以“見鬼”的陰陽眼。至於《見鬼10》,則一口氣講了10種可以見鬼的方法,但這部頗有遊戲風格和幽默元素的“鬼片”,顯然不及前兩部純以恐怖取勝的《見鬼》來得討巧受歡迎。
曾有一段時間,彭氏兄弟打算暫時分開,暫時遠離鬼片。於是,彭順拍了《死亡*》,彭發導了《阿孖有難》,可惜反響不盡如人意,而且恐怖片《死亡*》明顯又比喜劇片《阿孖有難》口碑好些。正因如此,雖然彭氏兄弟相當不滿老派影評人石琪那句“還是拍恐怖片有前途”的忠告,卻依舊回到老路,又合拍了一部《鬼域》。結果本片入圍戛納電影節“特別關注”單元,不僅視覺效果*異域,涉及墮胎輪迴的社會問題亦觸目驚心,基本保持彭氏以往鬼片水準。
2008年以來,港產恐怖片愈發少見。屈指一數,僅有邱禮濤的《降頭》、《頭七》寥寥幾部。彭氏兄弟剛剛忙完漫畫鉅製《風雲2》,《C+偵探》、《B+偵探》又轉攻懸疑片,重回恐怖片陣營恐怕尚需時日。當然,香港的恐怖片也不能只靠彭氏兄弟支撐,恐怖片考驗的是創意,如《女巫布萊爾》、《靈動:鬼影實錄》,起碼驚悚題材在香港仍有生存空間,急需新鮮血液補充……
“殭屍大時代”……香港殭屍電影漫談(1)
吸血鬼及殭屍電影在西方歷史悠久,型別成熟、影響廣泛,不僅啟發香港拍攝此類影片,更對其有著“偷師”的借鑑意義。即便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禾公司製作的極具中國民俗趣味的“茅山殭屍片”接連創造票房傳奇,令得跟風搶拍之作橫行,成功引領“殭屍大時代”潮流之際,亦不能完全擺脫西洋“吸血鬼及殭屍片”的文化影響。……因此,要概括整個香港殭屍片的盛衰歷史,我們或可從“西風東漸、土洋結合”這八字中窺出些關乎“跨文化”的究竟來。
一、靈幻功夫片開先河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型別片。至於殭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殭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殭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殭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殭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殭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餘允抗、于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兇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嚐到了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