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4 頁)
多,崇禎接報後心情稍稍放鬆,但五年平遼言猶在耳,夷馬已薄京畿,再加上擅殺毛文龍一事,他對此人已不敢全信。
崇禎看完抬頭看著對面的孫承宗尊敬的說道:“孫師傅,為何必守三河順義。”
已經六十六歲的孫承宗鬚髮皆白,睿智的臉上容色沉靜,多年官場沉浮,加上遼東的軍旅生涯,使得他早已處變不驚。這次邊關告急,崇禎想起了這位遼事老臣,請他到京襄助,主理京城內外守禦事務。孫承宗恭敬的道:“皇上,守三河可以沮西奔,遏南下。現入援之昌平、密雲、關寧、宣大各軍齊聚通州薊州周邊。薊遼督師把守薊門,滿桂駐順義,侯世祿駐防三河,關寧和宣大軍乃九邊精銳,尤以滿桂敢戰,薊門城高牆厚,以督師之能,守之無虞,順義三河互為犄角,配以宣大精銳,戰守兼備。建奴遠道而來,勢不能久,若是他們繞城不攻,這幾處便互為守望,前後追夾,四面圍打,建奴疲於應付,軍心必會動搖,奴酋便不敢直抵京師。”
“若是建奴南下呢?”
“皇上,建奴既已破邊牆,東邊遷安永平各府、南邊玉田、西邊薊州,處處可去,然處處設防力有未逮,眼下已是最好之方略。”孫承宗頗有點敷衍,他心中對這樣的部署自有另外一番看法,反正建奴已經攻破遵化這樣的重鎮,即便建奴攻破香河、永平,也不過又一個遵化。但建奴如果直抵京師,政治意義又完全不同,所以佈防都以阻西奔為要。但這樣的想法卻是不能宣之於口,萬一建奴果然南下殺人放火,日後就很容易被人當做攻訐他的把柄,他相信崇禎和袁崇煥其實也是懂的。…;
果然崇禎也不再問這事,他轉而問起建奴如何會從薊鎮入口。
孫承宗從容的道:“皇上明鑑,薊鎮護翼神京,是以知兵者皆知守遼必守薊,薊鎮原賴朵顏蒙古屏護,察哈爾既已西遁,喀喇沁各部歸附建奴,便該早作修補,卻未想仍是殘破如斯。”
崇禎翻出九月的一封奏疏,怔怔的看了一會,喃喃道:“四鎮十五萬三千兵,馬八萬一千匹,一年本色折色四百八十萬,竟然還擋不住建奴懸師千里之一擊。建奴到底有多少人,竟然還能有餘力叩關。”崇禎說話聲音稍小,孫承宗低眉順眼,當做沒有聽到,崇禎只得對孫承宗道:“現今薊遼督師屯兵薊州,總督勤王兵馬,孫師傅老於遼事,還有何叮囑,朕讓兵部一併送與督師知道。”
“如此,便請皇上帶兩句話與薊遼督師,第一句‘能戰方能守’,第二句是‘遠行偵察,預為籌交’。”
他剛說完,就有一個宦官送入一本奏疏,崇禎匆匆開啟看了,臉色一變,趕緊遞給孫承宗,孫承宗看了會,抬頭時一臉的驚訝:“建奴兵鋒在望,為何遣歸密雲昌平各兵,這是何道理。”
-----------------------------------------------------------------
十月十三日,薊縣九龍山山腳下的小村中,村民們將家中物品收拾好,能帶的都帶上,互相幫助著往山上爬去,一個藥農拉著兩個孩子,走在前面。
建奴叩關的訊息傳來後,他們都十分驚慌,但好歹前面還有遵化,村民都是當地土著,地理位置還是知道的,去過遵化的一些村民也告訴其他人,說遵化城高牆厚,建奴定然打不過來。
結果昨天出去的人回來說,遵化被打下好多天了,連石門驛都投降了,大家這下慌了神,趕緊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山上躲藏些日子。
他們在幾個獵人和藥農的帶領下,選了一處山峰,上到山腰一處平整些的地方,這裡只有一條路可以上來,村中一些青壯就可以守住,周圍樹木茂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