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4/4 頁)
幾乎是手到擒來。進入2000年,再在s上發表論文,能夠立刻得到的也就是長江學者了,當然,各個學校和研究院必然是搶著要的,給套北京上海200平米的學位房,外帶全家戶口,解決老婆工作什麼的,差不多是想要什麼要什麼。再到2010年以後的時候看,別說長江學者了,知名大學的教授人手一篇s,若是生物等熱點領域的博士生研究生,發表篇論文在《自然》、《科學》並不奇怪,甚至還有本科生做到此點。
魏振學對科研的期望絲毫不遜色於楊銳,所以,在看到了楊銳的實驗室以後,他寧願放棄煤研所的工作。但究竟能不能順利的延續自己的科研事業,魏振學並不確信。
短短的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魏振學就像是猴子似的,想起來就去看信,沒事了就去看信。
楊銳也只能一次次的勸說。
在此期間,生物系的門口小桌上,卻是出現了回寄給楊銳的信件。
“你的論文又發表了?”看到楊銳的名字,毛啟明立刻給他收拾了起來,拿回宿舍。
楊銳笑著拆開長條形的信封,大略的讀了一遍,搖頭道:“是送回來修改的。”
“啥意思?”
“審稿人認為有一些問題還沒有搞清楚,或者認為某些地方有疏漏,所以打回來重寫,大修比較慘,小修還好。這篇是小修,恩,另外幾篇估計也快出結果了。”楊銳在遇到李鑫之前,連續完成了四篇論文,全都是為了積累論文而做。
這批論文都是以北大的名義來發表的,楊銳還選擇了逼格更高的期刊,以獲得更高的影響因子。
當然,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也意味著審查的更嚴格。如《生物化學系統生態》這樣sci入門級期刊,通常只要論文言之有物就可以了,簡單來說,任何一點小的發現,任何一點碎片化的研究,都可以發表在這樣的期刊上。
但像是《acs化學生物學》這樣影響因子四到五的期刊,要求就會嚴格一些,審稿人對論文的文字資料都會有全新的要求,結論也需要更有建設性一些。
偶爾,像是這樣的期刊,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論文,也會更加嚴格的稽核。
用有色眼鏡看資料,某些時候是無法避免的。
楊銳還在有循序漸進的發表論文,時不時的還會在論文中引用自己的文章,倒是有助於自己的論文發表。
不過,小修乃至大修這樣的回信,終究是避免不了的。
毛啟明不太明白這些,問:“修改以後就能發表?”
“小修的話,發表的機率很高。大修就難說了,因為修改的部分太多了,修好也不一定滿足審稿人的要求。”楊銳說的是自己以後得到的經驗,現在的國內期刊剛剛復活,國外期刊全憑運氣,根本談不上經驗。
董志成一下子從床上伸出了腦袋,問:“照你這麼說,碰上大修就很倒黴了?”
“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尤其是大修的要求多的話,不如直接放棄,重新投另一個期刊。”楊銳頗為認真的解答。
董志成撓撓頭:“這樣也行?”
“當然,目的是發表論文,不一定要固定在某個期刊發表吧。一些審稿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正確,當然,要是連續遇到大修或者大修和拒絕的情況,重新修改也是有必要的。你的論文遇到情況了?”楊銳以前很少見董志成如此關心一個話題。
董志成甩甩凹凸不平的大腦袋,道:“算是吧,說是修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改。”
“老師怎麼說?”
“讓我再做實驗。我考慮要不要推倒重做。”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