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農具和樹枝的交流(第2/2 頁)
等之類的稱呼。
沿著山脈附近,分佈著幾十個小小的村莊,大點的就像李家村這樣,能有一兩千人。
小的村子,三四十戶人家的也有,最多也就三四百人。
晚些年,小村子慢慢開始合併起來,基本都會變成兩三千人左右的村子。
沿著果子山向西,有個大山谷,叫馬蓮谷。
馬蓮谷不知有多長,以天塹的地勢,將東西分為兩座山脈。
東邊叫果子嶺,西邊就叫西山。
西山雖然和果子嶺只相隔一個峽谷,但卻已經不屬於清泉鎮,甚至不屬池縣範圍,而是歸屬於同為qy市下轄的永安縣。
永安縣和池縣相鄰,但關係很一般。
有很悠久的歷史原因。
據說早些年,永安縣這邊還不屬於慶陽,而是其他地級市,後來重新劃分割槽域,本著便於管理的原則,從原來的市裡分割出來,被劃到qy市管轄範圍。
但實際上,兩個地方的人風俗習慣,說話的方言和口音,甚至民族都相差很遠。
因此,兩個縣的百姓們,經常會發生一些矛盾。
也不算特別大,就是幾百個人,彼此用農具和樹枝深入心扉地交流一番。
有趣的是,永安縣縣城離馬蓮谷很遠,如果交流的太過徹底,需要去醫院看看戰損度,永安縣的人還要忍辱負重,跑到池縣人民醫院去檢查。
彷彿是一場黑色的荒誕幽默喜劇。
,!
李牧羊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地方,對這裡的人文環境早已見怪不怪。
他曾在一些小說裡看到過關於家鄉風土人情的表述,覺得不是很公正。
小說裡為激發矛盾,總將很多平淡的事情做了藝術加工,變得極端。
事實是,這裡的人們沒有書中描寫的那般無知愚昧,但也沒有書裡那麼多善良和容忍。
簡單來說,果子山周圍的人,就和山上的果子狸一樣。
你不要惹我,我就懶得理睬你。
你要是把我逼急了,我就算死,也要咬著你不放。
最原始的樸素就是真實,善良是真實善良,小人嘴臉也是奸詐的真實。
不管好與壞,反正與虛偽沒有關係。
李牧羊所在的村子叫李家村。
村裡除了嫁過來的小媳婦大姑娘,個別入贅的上門女婿,其他人全部姓李。
李家村的院子佈局就像是一袋子棉花從空中灑下來,隨隨便便散落在地上。
有的團大,幾戶人家捱得很近。
有的團少,那就是兩三家。
還有一些個別的小棉花粒,那就是單戶單院,離周圍人家都保持一段距離。
反正地廣人稀,莊基地也很隨意。
不需要糾結誰家的樹又遮住誰家的太陽,誰家的雞又吃了誰家的青苗。
有事情聚在一起,無事各自歸家。
這就是李家村人們日常的生活狀態。
李牧羊來到一處靠山而建的院子,大概有一畝多地,院牆是紅磚,房頂是灰瓦,房簷上有飛角,牆背後有槐桑,顯得很是氣派。
這就是李牧地,他二哥的家。
:()大山果園198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