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部分(第1/4 頁)
互為依託。遠遠比死守的遼鎮穩固。後金兵雖然有騎兵優勢,後金兵輕兵急襲難以攻克,反而會陷入登州鎮的重圍。
陳新和劉民有在港口視察後,騎馬沿著官道往復州而去。官道順著沙河西岸而行,路上行軍佇列連綿數里,千軍萬馬往北行軍。沙河上往來的平底船往來不絕,登州鎮體現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
陳新頗有點意氣風發。一路上打馬疾行,很快到達了復州。這裡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兵營,各處都有鎮撫兵在巡邏檢查,連陳新等人也被查了兩次腰牌。
最後終於進入了復州的前線指揮部,暫時擔任前線指揮的朱國斌已經等在此處,大戰在即,眾人也沒有寒暄,稍事休息便進入復州的作戰會議室,劉破軍帶來的軍令司參謀各自擺開桌案,準備進行最後的計劃確認。
會議室中間是一個栩栩如生的沙盤,遼南地區的要點和道路都標註得一目瞭然,比抽象的地圖直觀得多。
朱國斌拿著一條長長的竹枝,從最北面的地方開始講解,“陳大人、劉大人,此次秋季攻勢比往年提早一月,於八月上旬開展,將首先在遼南山區開始第一波攻擊,主要線路在赫圖阿拉和連山關,赫圖阿拉為北線,連山關為中線。若建奴死守不出,中路繼續攻擊甜水井站,威脅遼陽方向,北線越過赫圖阿拉,攻擊薩爾滸一帶,威脅遼中的北路,這條道路東江鎮曾多次破襲,對地形等情況十分熟悉,動用的主力為東江鎮毛承祿、尚可喜、沈世魁、金日冠、黃龍所部,目前已經進入岫巖、鳳凰城、鐵山、鎮江堡等出發點。”
“我方預定決戰地點在復州至海州一帶,中線是主力方向的側翼,中線的尚可喜、毛承祿所部新獲得一批我鎮的援助,戰力在東江鎮中最強,兩部合計戰兵四千二百人,輔兵七千,沈世魁所部戰兵一千五百人,輔兵三千人。北線距離遙遠,為黃龍所部,我軍只投入少量兵力,是以北線稍顯單薄。。。”
陳新打斷道:“這裡稍作調整,讓尚可喜增加一千百戰兵和一千輔兵,支援北線作戰,獐子島最近或許會有些變動。”
劉破軍和眾參謀立即開始記錄,會後將按照會議上的決定進行調整,劉民有聽了知道陳新還是要對付黃龍,注意看了一下身後的隨從,吳堅忠面無表情的看著沙盤。
朱國斌繼續道:“這兩條線路都以牽制為主,分散建奴兵力。為了增加攻擊力,特別加強登州鎮第八營、山地步兵連、即墨獨立千總部、預備兵兩千人,第八營既預備兵一千駐地為岫巖,居中策應中路方向,岫巖為遼南戰略要地,既能威脅蓋州、海州側翼,亦能支援連山關中線作戰,第八營任務優先穩固主力側翼,待建奴主力集結於海州方向後,輔助東江鎮攻擊連山關。連山關方向能威脅瀋陽和遼陽兩個要地,乃建奴必救之處,以此逼迫建奴進行決戰,在必要時,第八營也能支援蓋州方向的主力會戰。即墨獨立千總部既預備兵一千駐紮鳳凰城,在中路第一波攻勢中輔助東江鎮攻擊,穩固中線防禦,山地步兵連部署於岫巖至海州山路,任務為威脅海州側翼,該路兵力番號為遼南混編旅,主官王碼夫。”
陳新等人都沒有提出異議。朱國斌指著蓋州的位置,“蓋州方向為我軍主要作戰方向。作戰部隊全部為登州鎮兵馬,包括近衛第一營、近衛第二營、戰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營。”
“其中近衛第一營、近衛第二營合併為近衛旅。戰役初期部署地點堝兒鋪周邊,距離蓋州四十五里,為此次作戰的戰役預備隊,主官王長福;戰兵第一、第二、第三營,合併為遼南第一旅,戰役初期部署地點為熊嶽驛,距離蓋州六十里,主官鄭三虎;戰兵第四、第六、第七營,合併為遼南第二旅。戰役初期部署地點為堝頭鋪,距離建奴前沿據點榆林鋪十五里,距離蓋州三十里,主官朱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