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2/4 頁)
,大明多的是太祖的子孫,這些宗室都可能有勃勃的野心,寧王之叛後,太祖錦囊只剩下最後一次的使用機會了,不排除有知道這個秘密的人鋌而走險。”
“歷朝歷代的造反者,往往都是要掌握兵權,可是我朝對親王宗室的財產管得松,對兵權卻是抓得極嚴,現在的藩王宗室,基本上除了些王府護衛外,手中已經沒有兵了。當年寧王起事,靠的是重金收買江湖人物,加上平時在江西收買人心,所以一朝扯旗造反,就能拉出十幾萬大軍,我覺得洞庭幫的所做所為,和寧王非常象。”
屈綵鳳聽得連連點頭:“你這樣一說,倒是有這個可能,寧王之亂後,朝廷對於宗室也抓得更緊了,要想象寧王那樣禮賢下士,親自以王爺之尊來豢養江湖人士作為門客,是不可能了,所以若是哪個藩王派出得力親信,出來組建江湖門派,以此為自己起事時的勢力,倒是一步高招。”
天狼微微一笑:“當年寧王起兵的時候,傳說中的建文帝后人再次出現,還把那第二道密旨相贈,只有太祖錦囊和密旨同時在手,又是身為朱明子孫。才有登高一呼的能力,屈姑娘,令師曾經參與過寧王起兵的全過程。那個神秘的建文帝后人是何來路?他又為何要為他人做嫁衣呢?”
屈綵鳳秀眉一蹙,想了想,開口道:“師父對當年起兵的事情一直諱莫如深,畢竟當年她失敗了,九死一生,所以從來不提,我作為弟子也不好多問。直到她把錦囊相授之時。我曾問過那個建文帝后人為何會出現,又如何能確保以後我們起兵的時候也會出現,她這才透露。說當年送來密旨的,並不是建文帝后人,而是他的親信護衛。”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從密道中逃走後,為了躲避朱棣的追殺。一直隱姓埋名。而護衛他的忠誠侍衛,也是太祖皇帝當年留下的最忠誠的高手,世代都守護著建文帝后人,大明自從靖難之後,總體都是比較穩定的,只有一次英宗的土木堡之變,皇帝成了蒙古人的俘虜,大明也有亡國之虞。那次為了保衛京師,兵部尚書于謙下令四方募兵勤王。本是建文帝后人一次恢復王位的好機會。”
“但那次建文帝后人曾經找過於謙,要他為代表的朝臣向自己效忠,可於謙是一身凜然正氣,聲稱國難當頭,不宜再起奪位之爭,他答應如果建文帝后人不在此時起兵的話,三年之後會把太祖錦囊奉上,並向其效忠,最終說服了建文帝后人,放棄了那次機會,結果英宗回朝後沒兩年就發動政變,殺害了于謙,再次奪回王位,那次機會,也就此消逝。”
“又過了幾十年,總算等到了正德皇帝這個只知道玩樂的昏君,可是這一回,建文帝后人好象年齡非常幼小,根本不能自己起兵,但寧王又已經為此謀劃多年,又聽到了正德皇帝對他圖謀不軌之事有所察覺的傳聞,所以只能提前發動,但他手中只有錦囊,沒有密旨,這就會大大地降低他造反的成功可能。所以寧王在起兵之前,也是猶豫不決。”
“結果在這個時候,建文帝的護衛來到了南昌,與寧王密商,約定以密旨相贈,可條件是寧王當時要立下字據,當上皇帝以後,駕崩之時要把皇位還給建文帝的後人,當時寧王急著要這東西,所以就咬咬牙答應了。”
天狼的心微微一動:“你的意思是因為建文帝后人當時年齡太小,所以才把這個當皇帝的機會讓給了寧王?可是我有點奇怪,建文帝逃跑之後,子孫也應該繁衍生息 ,又怎麼會只有一個後人呢?”
屈綵鳳嘆了口氣:“聽說這就是建文帝的獨特之處了,他當年逃得一命後,認定象太祖那樣多子多孫,會引得子孫間手足叔侄相殘,為了不讓自己的悲劇重演,他立下規矩,以後世世代代只能單傳。”
天狼追問道:“單傳?那萬一這孩子夭折呢?這樣豈不是絕了後?”
屈綵鳳搖了搖頭:“不,單傳不是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