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推行科舉(第2/2 頁)
甚至連武試這樣的考試形式,多年來在秦國也僅舉行了不到五次,其中還有一次是由閻蒼在保定推動的。
至於專門招募工匠等技術人才的雜試,則在舉辦一次後便因遭遇強大阻力而被徹底廢止。
士農工商,在這個時代工乃是賤業,向來被人輕視。
如今要讓一個目不識丁、出身低微的工匠透過考試做官,這無疑是對傳統觀念的顛覆,也是對世家貴族利益的挑戰。
世家貴族們認為,官員應該出自世家大族,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
現在工部已經成立,高階官員的位置都被世家子弟盯上,如果再讓一個工匠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之一,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
此外,文試的選拔方式對於世家權貴來說更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擔心自己的子孫無法透過文試,失去了進入仕途的機會。
因此,他們絕對不會允許文試在秦國再次出現,更不用說是由秦帝白衍親自提出這個制度。
蒼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他能想象到一旦白衍大力推行這種制度,將會引發怎樣的軒然大波。
秦國上下可能會團結一致,抵制這項制度的實施。不僅如此,鄰國晉國和趙國也可能趁機對秦國採取敵對行動,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壓力。
面對這樣的局勢,閻蒼不禁擔憂地對白衍說道:“陛下,此事還需深思熟慮,此制度若在全國施行,恐非小禍。”
即使可能會引發一些動亂,但在閻蒼心中,“科舉制”仍然是未來秦國統一天下必須要走的道路。
他所能教導和加點的弟子畢竟只是少數,尤其是在教武堂推行多年後,許多權貴二代雖然獲得了知識,但卻沒有為國家奉獻的精神。
他們進入教武堂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取更好的身份,追求更高的官職,而不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做出貢獻,為秦國的復興大業努力奮鬥。
這也是閻蒼毅然決然地退出教武堂的原因之一。
他教導的數百名學生中有不少成才者,但他們對國家的實際益處並不顯著。相比之下,科舉制則不同,它倡導從社會底層、貧寒家庭選拔人才。
即便這些人最終只能擔任八九品的小官,但當他們步入仕途、深入基層時,仍能為朝廷帶來不小的變革。
“這件事朕必須去做,也只有朕將這個基調定下之後,以後的皇帝才能照著這個模式走下去。”白衍目光堅定,語氣決然。
他並沒有像閻蒼那樣思考得如此深遠複雜,他所關注的僅僅是為白任培養一批忠誠於他的官員,以便白任日後在朝政中能夠順利前行。
而目前最適合執行此事之人非他莫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