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再毀三觀(第3/3 頁)
眾人紛紛議論起來。
可怎麼議論也覺得他說的對,千餘年來,被拖出去砍頭的大夫不在少數,而喝毒上吊抹脖子的也不在少數。
於是大家討論一番,覺得這個解釋還是對的,靜下來聽他繼續說道:“禮不下庶民的解釋是老百姓每天忙著幹活,哪有功夫講究禮儀?他們不在意繁瑣禮節的行為很正常。”
這個解釋讓大家張張嘴、再張張嘴,決定不討論了,先生說的對。
大家接受這個論據,他就可以轉回到剛才那兩個提問,“我來解釋剛才的兩個提問,第一個提問的回答是,炎黃子孫有一大批向北向西發展,羌人就是一批,而做為羌人的一部分,党項人也是。”
當他得出這個結論後下面鴉雀無聲,大家的腦子處於宕機狀態,只能聽他繼續往下說:“這是向西的一批人,而向北的那批人,又分為契丹人和蒙古人。”
聽他講課真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不僅不斷地毀三觀,還要經受不斷地強風暴雨,這時腦子裡就升起一個疑問,“羌人、契丹人、蒙古人和我們一個祖宗?”
然後給自己做解釋,“大家都長得差不多,就是語言不同而已。”
而陳恪就給他們解決語言不同的問題,“因為環境不同,族群的發展相對閉塞,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就像漢文化,也有雅言夏音和各個諸侯國語言的不同,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方才形成官話,但官話會隨著王朝首都的不同也會有所變化,我朝的官話就與盛朝不同,何況域外那些族群呢?”
這個解釋完全站得住腳,他們這位助講的語音就與他們有些不同,但聽著好聽也就接受了。
見他們接受他就可以解釋第二個問題,“域外族群的生活環境比我們艱苦,他們忙著放牧、狩獵、打魚,哪有時間學習我們這些高雅的文化?學來又有何用?是能吃飯還是能穿衣?”
他的論據夯實,結論也就無可辯駁,唯一的成效卻是讓下面的師生們捂著額頭離開,連提問的人都沒有。
:()晴陽照行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