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黃帝內經百病起於氣原文 > 第3章 (4)陰陽平衡之道:如何避免陽氣亢盛耗竭陰精

第3章 (4)陰陽平衡之道:如何避免陽氣亢盛耗竭陰精(第1/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投奔劉備,反手截胡糜夫人年代劇:四合院裡真男人紅樓之賈玉京夭壽!穿成惡毒女配親哥了我幫大耳匡扶漢室水滸:魂穿鎮關西始皇陵中,我的神仙日記被發現了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亮劍,從游擊隊開始人在大秦,為所欲為手機連大明,開局嚇懵朱元璋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公主啊!駙馬他又雙叒跑了!異世科技帝皇重生南美做華工殘唐五代第一部:王風委蔓草家兄朱元璋男大穿越成寡夫郎之後五代十國之鐵馬騮

在探討這一涉及中醫理論與傳統醫學智慧的複雜議題時,我們首先要理解的是,中醫視人體為一個動態平衡的整體,陰陽二氣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繫著生命的和諧與健康。“人體煩勞過度,陽氣亢盛而外張,陰精逐漸耗竭”的現象,正是中醫理論中“陰陽失衡”的一個具體表現。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陽氣是生命的動力源泉,負責推動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包括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等;而陰精則是滋養身體的物質基礎,包括血液、津液等,它們滋養著五臟六腑,維持著生命活動的穩定與持續。當人體長期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精神與肉體均承受巨大壓力時,陽氣便會因過度調動而顯得亢盛,如同爐火過旺,不僅不能有效溫煦機體,反而可能灼傷陰液,導致陰精耗損。

這種陰陽失衡的狀態,在自然界夏季暑熱之時的外界因素作用下,更易誘發“煎厥”等病證。夏季陽氣外浮,若人體內部陽氣本就亢盛,加之外界熱邪侵襲,便如同火上澆油,使得陰陽失衡進一步加劇。煎厥病發作時,患者往往會出現眼睛昏蒙、視物不清,耳朵閉塞、聽力減退等症狀,這是因為陰陽失衡嚴重影響到了清竅(如眼、耳)的功能,導致氣血執行不暢,清陽之氣不能上達所致。同時,患者還可能伴有神志昏亂,如同都城崩毀、急流奔瀉般不可控,這正是陰陽嚴重失衡,生命活動處於極度紊亂狀態的表現。

針對這一問題,中醫主張“治未病”,即在疾病發生之前,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度運動、調暢情志等方法,來維護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對於已經出現陰陽失衡症狀的人群,則應根據具體病情,採用滋陰潛陽、清熱瀉火等中藥方劑進行調治,以恢復陰陽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總之,中醫對於人體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始終強調陰陽平衡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以維護自身的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

“陽氣”與“大怒”之間的微妙關係,這彷彿是一場古老哲學與現代心理學的跨界對話。在中醫的語境中,陽氣,這生命的活力之源,它宛如春日裡和煦的陽光,溫柔地照耀著每一寸肌膚,滋養著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僅是熱量的傳遞,更是生命力量的體現,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

然而,當人的情緒如同夏日的驟雨般突然而至,尤其是陷入大怒之時,這股原本和諧流淌的陽氣便似乎遭遇了不速之客。大怒之下,肝氣鬱結,氣血逆亂,如同平靜湖面被投入了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波瀾。此時,陽氣彷彿也被這股洶湧的情緒所牽引,不再遵循原有的軌跡緩緩流淌,而是“上逆”而起,如同被狂風捲起的樹葉,失去了原有的寧靜與平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大怒傷肝,而肝主疏洩,調節著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當肝氣被鬱,氣機不暢,陽氣自然難以順暢流動,便有可能出現“上逆”的現象。這種“上逆”不僅可能表現為面紅耳赤、頭暈目眩等身體症狀,更可能深層次地影響到人的情緒、思維乃至整個生命狀態。

“血隨氣生而淤積於上”,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氣血在憤怒情緒下的變化。在中醫理論中,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當氣逆亂時,血也會跟著搗亂,它們不再按照正常的軌跡執行,而是淤積在身體的上部,與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了阻隔,這就好像城市的交通堵塞,讓原本順暢的流動變得艱難。

“薄厥”,這是一種中醫裡描述的由於情志過激導致的病症。想象一下,當氣血都堵在了上面,身體的其他部分自然就得不到足夠的滋養和能量,這就像是一盞油燈,如果燈油都集中在燈芯的頂端,那麼整盞燈就會因為底部缺油而熄滅。同樣地,人的身體也會因為氣血的失衡而出現各種問題,薄厥就是其中的一種

目錄
站上末日之巔歷史影片:老祖宗邊吐槽邊吃瓜美食:從在劇組喂胖熱芭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