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改土歸流(第2/2 頁)
著改土歸流的實施,到清前期,貴州土司只是虛有其名,不再掌握政治權利,其消亡已是歷史的必然。
貴州土司作為少數民族的一個代表,其自身的民族文化和漢文化在明清時期不斷交融,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黔地文化。土司制度的出現是貴州文化不斷“內化”的一個重要過程,明清兩代在貴州實行土司制度,“以夷制夷”,同時要求貴州土司遵從中央政令,興辦學校教育,以儒學教化之,使得貴州文化逐漸從少數民族文化向漢文化靠攏,改變了貴州貧瘠的文化面貌和落後的生活習俗習慣。
到了萬曆二十四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萬曆皇帝派兵征討,這就是萬曆三大徵裡的“播州之役”。
播州地處貴州、四川、湖南之間,山高地險,從唐末開始,它就一直處於楊氏家族的實際控制下,明朝受封播州宣慰司使。
楊應龍被平定後,朝廷沒有在當地再設立土司,而是將播州土地拆解成遵義府和平越府,分別劃歸四川和貴州管轄,延續700多年的楊氏土司勢力就此宣告滅亡。
二十一年後——天啟元年(1621年)。
四川永寧宣撫司奢崇明和貴州水西宣慰司安位的叔父安邦彥先後發動叛亂,這就是“奢安之亂”。
與140多天就被平定的播州之亂相比,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開始,直到崇禎十年才被徹底平定,前後持續了17年,其中大規模交戰的時間將近9年,持續時間遠超播州之役。
播州楊氏,雖然號稱“地方二千里,民悍而財富”,但在悍然發動叛亂後,僅僅維持了兩年,真正交戰的時間更短。
作為西南眾土司裡實力最強的一股勢力,楊應龍的速敗,一個重要原因是孤立無援。
他起兵後,周邊土司沒有和他一起參與叛亂,反而響應明朝徵調,派出土兵一起參戰,孤立無援的楊應龍無法抵擋。
到了奢安之亂,明顯可以看出奢氏和安氏兩土司在戰略上的改變。他們使用了能使用的各種手段,不顧一切拉攏其他土司一起叛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