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陌生的來信(第3/4 頁)
劉辯不信的問到“你們軍冊不是才是七萬精兵嗎?何來十萬之眾?”
陳宮解釋道“得益於陛下新政還有農作工具改良,這三年下來,幷州內百姓已經豐衣足食,人口興旺,已有閒置勞力。臣和文遠將軍覺得閒置勞力容易製造社會不安定,所以我們模擬僱工模式,僱傭閒置勞力參軍作戰,有事服役,沒事解散,按月發放餉錢。這些人聽說能當兵、有錢掙還是打遊牧異族,各個踴躍參加,傭軍規模一度達到五萬。而且他們都有與異族作戰經驗,據守邊疆完全沒問題。”
劉辯聽得眼冒精光,興奮說道“真沒想到你們竟有此等作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們安靜等待便好。”陳宮、張遼聽到此話,頓時明白,叩拜領命,更加分外訓練軍隊。
劉辯在幷州接連收到數封幽州的來信。只是典青依然沒發現寫信者是誰,信封總是能悄然出現在典青他們的訊號點。
如此精準的避開耳目傳遞信件,劉辯極度肯定此人就是法正,作為劉辯的尚宮令,首席大秘書,只有他能如此瞭解典青暗衛的操作。劉辯一直想不通失蹤的法正到底在要做什麼呢?為什麼一直不現身?為什麼他會對敵情這麼瞭解?
幽州來的書信,先是介紹了冀州幽州兩邊實力。公孫瓚雖然只有八萬人馬,但是各個能爭善戰多是騎兵,尤其有一支五千人的‘白馬義從’先鋒營,戰力不遜色狼鋒營。袁紹雖然新得到青州,又收編了北方黃巾賊餘孽黑山軍,總計兵力已達十六萬,但是多是步兵,騎兵不足,因此一直據守,不肯與公孫瓚戰鬥。
同時,信中也揭秘了,公孫瓚和袁紹結仇已久的原因。從征討董卓之後,袁紹與公孫瓚就是私下盟友的關係。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戰多是公孫瓚在打,好處卻被袁紹撈去。尤其冀州一戰,韓馥因為在北線與公孫瓚節節敗退,頂不住壓力下,讓位給了袁紹,而袁紹得到冀州以後一字不提分佔冀州之事,因此兩人徹底交惡。
然後,正當劉辯還在等著後面的信件情報時,一個令人震驚的舉薦信提交到劉辯這邊。
冀州牧袁紹居然上奏朝廷,舉薦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任職冀州內的常山郡太守,這是明顯的割地求和。劉辯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難道袁紹又要與公孫瓚同盟了?”這個訊息讓他感到十分驚訝和疑惑。畢竟,之前袁紹曾與公孫瓚發生過激烈衝突。
,!
然而,仔細分析後,劉辯發現袁紹此舉十分陰毒,也不知是那個謀士為其出謀劃策的。
首先,袁紹主動拿自己的地盤以公開舉薦的方式推薦公孫越做常山郡太守,這種昭告式的示好,能直接取得公孫瓚的信任,快速促成兩人再次同盟。
而且,透過這個方式,壓力就全部來到朝廷。如果劉辯拒絕了袁紹的舉薦,那麼公孫瓚必然會對朝廷心生怨恨,哪怕不與袁紹結盟,也會因此與朝廷產生矛盾。這樣一來,局勢將會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穩定。
如果劉辯答應了袁紹的舉薦,那就等於是直接促成了公孫瓚和袁紹的聯盟。這個聯盟對於朝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同時短期內,也沒理由對他們動手。
劉辯看著手中的舉薦信,心中猶豫不決。劉辯深知,無論是拒絕還是答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後果。他需要仔細權衡利弊,尋找出一個最為合適的解決方案。
正在此時,幽州的神秘來信再次被人送到,劉辯如獲珍寶般趕緊開啟檢視,裡面僅簡單的兩字“答應!”
這兩個字讓劉辯陷入了沉思。他無從知曉這個神秘來信者是怎麼想的。但既然從開始就信任於他,劉辯決定賭到底,當即就草擬批准同意。
劉辯並沒有完全依賴這份神秘信件。他明白,戰爭中的變數太多,任何決策都需要謹慎對待。於是,他也將馬超的狼鋒營喬裝成普通兵卒,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