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呂蒙之謀(5)(第1/2 頁)
曹操西征歸來,大肆封賞手下心腹,朝堂之上,幾乎沒有人敢提出異議。
因為要算計劉備,曹操故意趕走西川使者張松,在許都把持朝政,對漢獻帝的威逼日甚,隱隱有篡位之勢。
涼州刺史韋康被馬超所殺,涼州別駕楊阜聯合姜敘等人討伐馬超,把馬超在西涼的勢力連根拔起,只能到漢中投奔張魯。
自此之後,曹操算是平定了西涼,心中大喜,上表漢獻帝,楊阜等多達十一人因討馬超的功勞被封侯,其中不乏搭順風車的曹操心腹。
曹操心腹謀士董昭,很有才幹,因為善於揣摩他人心意,很得曹操歡心,被委以丞相府長史的重任。
董昭(156年-236年),字公仁,濟陰定陶人,少年成名,曾經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多有戰功。
但是袁紹聽信讒言,董昭被袁紹堂下其他謀士結夥排擠,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
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被拜為議郎。在洛陽與曹操一見如故,表示臣服,並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
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核心謀士,雖然很少隨曹操出征,但曾經擔任許多地方的要職,頗有政績,在朝堂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董昭一心想要成為開國元勳,一直在為曹操得篡漢自立做鋪墊,一見時機漸漸成熟,就在丞相府議事之時進言道:
“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侍中荀彧,心存漢室,看出了董昭的用意,就站出來反對道:
“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心知曹操大勢已成,只能用大義來阻止曹操篡漢自立。
荀彧可謂用心良苦,荀家在天下紛亂之時,為了家族的生存,也是多處下注,甚至在同一個勢力中效力的荀彧、荀攸,主張也大不相同。
其實,這也是大家族兩面下注的一個雙贏之法,免得因為下錯注而讓家族遭到滅頂之災。
荀彧、荀攸兩人,都在曹操陣營之中,地位同樣重要,但荀彧主張扶持漢室,恢復漢朝正統。而荀攸認為漢室氣數已盡,支援曹操自立。
不管是誰獲得成功,失敗者都只是本人,而不會禍及家族。
因為荀彧是最早跟隨曹操的重要謀士,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威望無人可比,聽到他不支援自己受封魏公,心中非常不快,臉上也勃然變色,但荀彧畢竟功勳卓著,當時並沒有說什麼。
因為荀彧開口反對,一眾文武因為不知曹操心意,都不想當出頭鳥,非常默契地一言不發,董昭只得再次站起來,非常氣憤的說道:
“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遂上表漢獻帝,請尊操為魏公,加九錫。
荀彧見董昭堅持如此,曹操並沒有謙讓,而眾人也沒有提出異議,知道這就算不是曹操的本意,也是得到了他的默許,內心相當失望,不由嘆道:
“我沒有想到,會出現今天這樣的事情!”言下之意,是自己看錯曹操的為人了!
曹操知道以後,心中自然懷恨!
他認為,以荀彧在朝中的地位和人脈,是自己篡漢自立最大的障礙,就有了除去他的心思。
雖然董昭已經上表,漢獻帝也無奈硃批同意,但曹操要表現出應有的高風亮節,並沒有馬上接受,而是非常堅決地推辭。
所謂無功不受祿,曹操準備先領兵出征,等自己取得軍功以後,再接受魏公的封賞,就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剛好,劉備領軍進入西川替劉璋防禦張魯的訊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