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精神傳承(第1/2 頁)
【七千漢軍援軍在交河城大敗匈奴,斬敵三千八,俘虜三千人左右,匈奴倉皇逃走,車師國恐懼,再次投降漢朝。
此時的漢朝朝廷,因為這次重建西域都護府的失敗,暫時打算放棄西域,因此一些將領就覺得已經救援了一部分漢軍,再要向北翻越大雪封山的天山,去救援幾百裡之外的耿恭不划算。
說不定,耿恭所部在就全軍覆沒了。
但是,此前耿恭曾派出一名軍吏範羌前往漢朝求援,他此刻也在這隊伍之中,見其他人不想繼續北上,範羌堅決反對。
於是,其他將領見狀,就分給了他兩千士兵,讓他自己去。
史書沒有記載他們這一路上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困苦才翻越了天山,行走了幾百裡。
但是,這時候乃是公元76年的正月左右,因此這一路上的困難,可想而知。
最終範羌不負耿恭當初的期望,帶著兩千漢軍勉強抵達了疏勒城。
當他們到達疏勒城之時,城內只剩下了26個守軍,但面對著城外出現的動靜,守軍以為是匈奴又來了,立馬就拿起武器,登上城頭,準備迎戰。
真的很難想象,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這疏勒城的將士,堅持到了現在,還在繼續堅持。
或許每一天,他們都在期望著漢軍的大旗能夠出現在遠方,但每一天等來的不是匈奴的攻城,就是飢寒交迫之下的不斷減員。
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
這是半年啊!
自古以來,在戰場上不畏生死,臨陣死戰者很多,大不了就是伸頭一刀!
但時間往往是最為折磨人,最讓人絕望的東西。
而他們,直到現在,還想著繼續戰鬥下去!
好在,這是援軍到了!
雙方見面,抱頭痛哭。
第二天,耿恭及堅守疏勒城的將士們跟著援軍啟程返回。
然而,雖然漢軍放棄了疏勒城,但是北匈奴卻不甘心就這樣讓耿恭等26將士就這麼離開。
扛了他們這麼久,要是讓他們走了,那就是北匈奴最大的失敗!
耿恭和他的25個將士與援軍一起,面對北匈奴的追兵,且戰且退。
直到三月,他們終於抵達了玉門,但此時那堅守疏勒城的26將士,只剩下了13人。
當迎接的官民看到這十三個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將士之時,無不落淚。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事件!
或許,他們的功勞,遠遠不及那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橫掃千里,斬敵無計,滅國無數的名將。
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華夏曆史的寶貴財富,一代一代的傳承,激勵著後來人,才能使得我華夏再遭遇無數苦難,深陷絕望之時,才會有無數的仁人志士站出來,前赴後繼,使我華夏總能一次又一次的頑強的站立起來!】
...
歷朝歷代,天幕之下,無數的觀眾落淚了。
“好,這才是我漢家好兒郎!”
“自漢朝之後,我華夏人皆自稱漢人,朕以前還頗有不服,如今看來,也是有原因的。”秦始皇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這嘆息,不是感嘆他的大秦,而是稱讚的嘆息!
漢宣帝時空,蘇武喟然長嘆道:“老夫只不過空有虛名,不如耿將軍多已。”
明朝,崇禎時空,崇禎帝看著群臣,道:“這才是漢家的將士,看看你們這些東西,整天都在幹什麼?就知道當個蛀蟲!”
群臣:“...”
...
“驅除胡虜,恢復華夏!”
“驅除胡虜,恢復華夏!”
五胡十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