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夏侯惇(1)
三國群英傳
第一回(代序)
三國演義多虛構,群英列傳依史實
1 浪花淘盡“笨蛋”
彤彤是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九歲。
他對我說:“爺爺說老不看三國,我不能算老,總該可以看三國吧。”
我給他一套《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光碟:“你不老,能看!”小學三年級,看演義早了一點兒,看光碟吧。
三天後,他把光碟還給我,撇嘴說:“還‘浪花淘盡英雄’呢,我看是浪花淘盡‘笨蛋’!”
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是,他對三國的否定也太徹底了。我問:“誰是笨蛋?”
他說:“諸葛亮草船借箭須有大霧,靠天打仗,玩懸的!要是那霧不大,那劉備孫權還不得都被俘虜?還有空城計,司馬懿帶去了15萬大軍,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沒有防備,派幾個神射手,過去亂放一通箭,還怕把孔明射不成渾身是孔的透明的人?司馬懿,笨死了!”
我說:“司馬懿聰明,他恐怕把孔明射成渾身是孔的透明人,沒人和他玩了,所以他就故意放諸葛亮一馬!”
小學三年級的彤彤將信將疑地點點頭。
童言最真,彤彤的“浪花淘盡笨蛋”的質疑,反映了《三國演義》的一個缺點:失真。
感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就像今天的網友發灌水帖,自娛自樂的成分多了一些,想當然的成分多了一些。你為“空城計”激動半天,可是歷史上,孔明街亭敗績,當時魏軍的領軍人物是曹真,司馬懿更是遠在宛城一線,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街亭或西城。《三國演義》為了增加司馬懿的戲份,把司馬司馬懿移位到了街亭前線。其實,司馬懿是在後來才頂替曹真出現在對蜀漢前線的。按正常的戰爭邏輯分析,出動十五萬大軍,前後方圓百里之內的虛實,都在大軍哨探耳目的監視之下,否則司馬懿敢到處亂撞麼?何況,司馬司馬懿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
某高校大學男生突遭車禍,不但沒死,反而穿越時空來到了三國,然後他左擁貂禪,右抱卞氏,用手機指揮赤壁之戰,一統中國還不行,又進而統一了全球——這種歷史架空作品倒是也有優點——你不會認為它有歷史含量。《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實多虛少,卻大致遵循歷史,卻使人們把那“三分虛”也當作了“實”。
稱職的史家,都遵循著“兩不原則”:不溢美,不隱惡。即使是魏晉系統的陳壽,寫《三國志》時也沒有迴避曹操屠城的殘暴。可是,《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傾向卻太過,民間大都認為曹操是奸臣,與《三國演義》的文學暴力是分不開的。《三國演義》對蜀漢一方的人,首先是“溢美”,其次是“隱惡”。趙雲其實並無多少戰功,也就是劉備的一個貼身侍衛,但在《三國演義》裡卻成了一員“天王”級別的戰將。夏侯淵十四歲的侄女出來打柴,被張飛很黃很暴力了,然後張飛又強娶為妻。他的劉備大哥,沒有鬍子,自己先去嘲笑有鬍子的張裕說,說人家是多毛的豬,張裕平白無故被譏,就反擊劉備,說他是“露啄”的光嘴豬,劉備自取其辱。小心眼的劉備後來找個藉口把將張裕治罪,張裕被殺棄市。對於張飛和劉備的這些事,《三國演義》是不寫的。對於曹魏一方,《三國演義》則是“隱美”“溢惡”。曹仁曾捨命陷陣,在周瑜的數千人的亂軍裡,兩進兩出,只為救牛金帶領的三百名敢死隊戰士。曹仁的這一壯舉,卻在《三國演義》裡被一筆代過。與之相反,曹仁此後中計敗逃,卻被大肆渲染。
做為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了,所以,它對三國英雄的曲解,也是“深入人心”。
因此,我們需要對三國英雄進行“歷史寫生”,還原他們的真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