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中醫五行奧秘:南方熱、火、苦如何滋養心脾血脈(第3/4 頁)
的境界。
“在五色為赤”與“在五音為徵”不僅揭示了中醫五行學說與音樂理論之間的緊密聯絡,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色彩與音樂在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促進身心健康方面的獨特作用。在這個五彩斑斕、音韻悠揚的世界裡,讓我們用心去感受每一份色彩與音符背後的生命力量吧!
“在五聲為笑”與“在人體情志變動為憂。“在五聲為笑”,笑,這一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僅僅是嘴角上揚、聲音歡暢的簡單表現,更是身心愉悅、氣血順暢的生動體現。在中醫看來,笑是一種極為寶貴的“藥”,它能夠舒肝解鬱,通調氣血,彷彿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散了心中的陰霾,讓身體與心靈都沐浴在陽光之下。當我們開懷大笑時,不僅心情會變得舒暢,身體的各個機能也會得到積極的調動與提升,這無疑是對身心健康的一大助力。
“在竅為舌”。舌,作為心之苗,不僅是味覺的感知者,更是人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透過舌的味覺,我們可以品嚐食物的苦甜酸辣,享受生活的多彩滋味;而舌象的變化,更是中醫診斷疾病時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醫者透過觀察舌的顏色、形態、質地等細微之處,便能洞察人體內部的寒熱虛實,為治療提供精準的指導。
“在五味為苦”,苦味與心之間似乎有著不解之緣。中醫認為,苦味入心,適量攝入能夠清心火,幫助調節體內環境的平衡。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一杯苦澀的綠茶下肚,不僅解暑降溫,更讓心靈得到了一絲寧靜與清涼。然而,正所謂“物極必反”,過量攝入苦味食物則可能損傷心氣,適得其反。因此,在飲食中保持適度的苦味攝入,方能發揮其最佳效用。
“在情志的變動上為喜”,這更是直接觸及了心的本質屬性。心主喜,適度的喜悅如同春日暖陽,能夠溫暖人心,使人精神煥發,充滿活力。然而,過度的喜悅卻如同夏日暴雨,來得猛烈而短暫,過後可能留下的是心靈的空虛與疲憊。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喜悅與平靜之間找到平衡,讓情感成為滋養心靈的甘露,而非吞噬理智的洪水。
“過喜傷心氣”,這是中醫情志學說的一個重要觀點。喜悅本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活力與創造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度,過猶不及。過度的喜悅,如狂喜、大笑不止等,會導致心氣耗散過度,進而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出現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這時,我們就需要用到“恐能抑制喜”的原理了。中醫認為,情志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恐懼作為一種負性情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過度的喜悅,使情緒迴歸平衡。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故意製造恐懼來抑制喜悅,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適度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的平和與穩定。
“熱傷氣,但寒水能抑制熱”,這是中醫氣候學說的一個體現。在炎熱的夏季或高溫環境中,人體容易出汗過多,導致氣隨汗脫,出現氣虛的症狀,如乏力、氣短、懶言等。此時,適量飲用寒性的水或食物,如綠豆湯、西瓜等,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從而抑制熱邪對氣機的損傷。但需要注意的是,寒性物質也不宜過量攝入,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苦味傷氣,但鹹味能抑制苦味”,這涉及到中醫五味學說。在中醫看來,苦味入心,能清心火,但過量食用苦味食物或藥物會損傷心氣,導致心悸、胸悶等症狀。而鹹味入腎,能補腎精,同時鹹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苦味的過度作用,起到調和五味、平衡臟腑功能的作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制地攝入鹹味食物來抑制苦味,因為過量攝入鹹味同樣會損傷腎臟健康,引發高血壓等疾病。
中醫理論中關於情志、氣候與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觀點,體現了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規律的深刻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遵循自然規律,適度調節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